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4年11月30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海东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悠然)11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海东专场发布会,海东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忠良介绍了海东市关于生态文明高地与产业“四地”建设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聚力推进现代化新海东建设的相关情况。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2023年海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在100%,土壤质量持续稳定。河湖长、林草长制全面落地,生态治理工程推进下,污水设施短板渐消。全域绿化战略深入,义务植树条例出台,绿化国土82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成功打造151公里湟水河生态绿色廊道。

“四地”建设提质增效。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上,油菜、马铃薯制繁种等基地蓬勃发展,供港澳蔬菜基地达21个,去年输出冷凉蔬菜15.4万吨、产值6.2亿元,订单畅销沿海发达地区,粮油菜产量占全省半数。文旅融合聚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借“一芯一环多带”东风,办赛事、办节庆,多条精品路线出圈。

城市面貌持续焕新。强化对城市空间品质和城镇风貌的建设管控,科学拓展城市空间,建成区面积达到80.47平方公里,是设市前的一倍。交通、公共服务项目多点开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实现处理方式跨越,数字化升级让城市管理更智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城市肌理,铸就特色街区与村镇。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2024年上半年海东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693元,同比增长15.63%,位居全省第一。海东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去年以来建成美丽乡村257个,打造了互助班彦,乐都卯寨,平安石碑,民和七里寺,化隆本康沟,循化红光村等一批党建引领突出、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谐、村容村貌整洁的新农村。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海东市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六年提升行动、健康海东等重大战略,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需求。同时,坚持就业优先,大力实施河湟特色工匠培育工程,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2024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2元,同比增长6.8%,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海东加速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93项。2023年在全省率先对2.6万家企业建立实时全景“信用画像”。创新建立产业“链长制”、招商专班制等,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集中攻坚”行动,营商环境便利度持续向好。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打造产业共赢、平台共享、情感共融的“互嵌式”协作新模式。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海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拓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深化“十进”活动和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全面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重点任务,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实现全覆盖,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枫桥经验”海东化持续深化。

灾后重建蹄疾步稳。高水平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总投资59.8亿元的240项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196项、完成投资48.34亿元。36527户农户维修加固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入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