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11月30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载重无人机:青海西宁电网建设的 “新先锋”

11月2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押必村的一座山脉上,部分路段已经被冰雪覆盖,给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山脚下,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准备进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使用无人机将塔材运送至半山腰的42号铁塔建设现场。这也是该公司首次试点将载重无人机应用于电网建设物资运输领域,标志着西宁电网建设工作开启了由地面运输转向空中运输新模式。

“无人机安全检查、载重安全检查已完成,准备起飞。”当日上午9时许,无人机操作员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

随着操作员推动无人机操作遥感,四旋翼无人机在轰鸣声中升空,工作人员迅速将完成打捆并放置于地面的50公斤塔材挂放于长绳吊索末端挂钩处,塔材便随着无人机飞往指定区域。

“保持稳定,注意风向。”此项作业负责人林枭叮嘱无人机操作员。两分钟后,首批50公斤的塔材精准到达预定位置,目的地工作人员取下材料后,无人机快速返回山脚,圆满完成了首次运输任务。

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需建设77基杆塔,而这些杆塔预设位置大多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且海拔差异显著,给材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不仅存在运距长、运量小、耗时长、作业环境差等问题,而且在遇到结冰等恶劣路况时,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应用载重无人机,不仅有效提升了电网建设物资运输效率,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

“这种四旋翼重载无人机,能有效满足短距离、高落差、多频次作业需求,每天可开展飞行200架次。”林枭介绍。

本次试点运输飞行高度150米,直线距离1800米,载重无人机总共吊运70余趟,耗时约5小时,完成了500公斤的塔材运输,运输过程快速、稳定、安全。

下一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将持续创新电网建设作业方式,率先推进载重无人机在复杂地形地貌、涉及林业保护、协调困难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为青海电网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沈仪 喇小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