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悠然)11月30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2024年以来,西宁市司法局坚持“法内无情、法外有爱”的矫正理念,创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方式,“三个聚焦”着力在精心矫治、精细共育、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在西宁落地见效。
聚焦教育学习在精心矫治上下功夫。坚持从现实效果出发,创新教育学习方式方法。湟源县推出“一所一主题,一月一实践”公益活动,矫正对象化身“蓝马甲”深入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城中区开展“以声为笔 书写矫正新篇章”演讲比赛,通过矫正对象“蜕变”的真实案例,增强自我改造的信心和动力。公检法司协同联动、同题共答,联合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
聚焦道德引领在精细共育上下功夫。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鼓励矫正对象讲述身边的道德模范故事。城中区创新“工艺+公益”“1+1”模式,将爱国主义与传统节假日相结合,用心用情做矫正对象的“摆渡人”。大通县依托社区矫正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爱国意识和法治意识。
聚焦人文关怀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遵循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个别教育的“点”和集中教育的“面”有机结合,做好精准帮扶。年内开展心理健康测评286人次、健康讲座24场次、一对一心理疏导87人次,消除矫正对象心理障碍。湟中区开展“点亮心灯 助力矫正”活动,引导辖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正确认识情绪,为她们重新注入生活的力量和希望。城东区帮助矫正对象领取被拖欠的劳动报酬1580元,城中区社区矫正对象为敬老院捐赠2000余斤爱心蔬菜。坚持情感感化,开展“从心出发,关爱特殊社区矫正对象”活动,协助办理低保、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年内开展关爱帮扶9人次、协助办理低保1人次,帮助2名未成年矫正对象重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