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4年12月12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新型工业化布局
全面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
夯基把向强招商

本报记者 张弘靓

招商引资必须在大局中谋划、在战略下行动。

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西宁市时讲话精神,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新型工业化布局”,积极明确方向路径,创新模式方法,全面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全力以赴谋划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

夯基把向强招商

经济工作千转万转,招商引资是关键核心。今年以来,西宁市以“拼”的姿态、“盯”的韧劲、“抢”的劲头、“实”的作风,全面推进大抓招商、抓大招商格局持续构建。

制定方案、项目推介、企业对接、现场签约……,西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掀起全年招商热潮。

制定印发《西宁市2024年度招商引资领跑行动工作方案》《西宁市2024年春季外出招商工作计划》《西宁市2024年度绿色算力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安排》等工作方案,围绕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等11条重点产业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外出招商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39次,其中市级领导带队外出21次,与华为科技、宝钢股份、晶科能源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等360家企业推介洽谈光伏大基地、铝板带箔精深加工、绿色算力创新平台建设等220个项目。

上率下行,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产业大招商。全年引进落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4个,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青海分中心、中国联通三江源大数据中心扩建项目、鲁抗大地中药提取线、新型显示产业园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签约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模式明方向

招商引资是西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抓手”。如何接续2024年招商引资良好态势,让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优的机制、更实的举措推进2025年招商工作再上台阶,西宁有着明晰目标——

近期,西宁市制定《西宁市2025年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全面分析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最新形势,系统提出完善产业生态新模式、重塑招商新格局、创新招商引资新机制等工作具体思路,全面明确工作责任及下一步工作具体方向,引导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模式和机制创新。

《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完善产业生态新模式,统筹整合各类惠企政策,以推动西宁市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导向,加快推动西宁市产业链建补延强,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新模式,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在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重塑招商新格局,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强化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围绕重点目标,形成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各县区部门联动、各园区重点承接的“大抓招商”新格局;要创新招商引资新机制,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综合运用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构建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招商新模式。

明晰路径育生态

在国家层面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西宁市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完善政府配套服务”,全面梳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强调要全面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不得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红线、底线。

《工作指南》明确,得益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推动更高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和举措,西宁发展和拥有产业配套基础完善、能源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出众、营商环境优良等诸多优势,这是西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最大底气,也为企业在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为先。《工作指南》围绕重点产业链,全面分析产业基础、产能布局和产业优势,将产业链图谱转化为生动形象“产业生态树”,可视化展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及细分了链条和领域,直观了解产业要素分布情况,全面定位产业优势及缺失环节,系统研判产业发展前景,为下一步精准招商明确思路。

靶向招商抓落实

《行动方案》及《工作指南》以积极开展优势产业集群招商、新兴产业新赛道招商、产业融合多元招商为路径,重点围绕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合金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等10条产业链,积极谋划产业链精准招商和靶向对接。

光伏制造产业方面,推进光伏全产业链应用与制造垂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布局。上游壮大多晶硅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晶硅提纯、提高沉积效率、尾气净化回收等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中游进一步做大电池及组件规模,同时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紧盯金刚线、逆变器、智能支架等产业。下游丰富产业链条,拓展“光伏+”各领域应用场景。梳理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易事特集团、无锡帝科电子、河南恒星科技等30家可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名单。

锂电储能产业方面,加快构建锂电上下游产业、企业、产品供应链体系开发拓展储能产业应用市场,全面形成上下游产能匹配的完整产业链条。正极材料积极发展中高端磷酸铁锂、锰酸锂、镍酸锂等,负极材料大力发展合金基、活性石墨、活性二氧化硅、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电解液发展高端动力型电解液、三元材料专配电解液,推进数码电池电解液、高安全含氟电解液等研发生产。配套发展锂电池用铝箔、锂电软包材料、锂电池梯级利用、旧材料循环利用等产业。梳理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蔚蓝锂芯、格林美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5家。

化学新材料产业方面,以“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培育硼、稳定钾”为思路发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盐湖钠要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延伸现有产业链,发展食用碱、防腐剂、工业添加剂及医疗康养用盐、钠离子电池等产业。盐湖钾重点发展复合钾肥,积极拓展发展食用/药用氯化钾、硝酸钾储热熔盐、氢氧化钾、高锰酸钾等产品。盐湖硼重点发展硼氢化物、硼同位素(特别是硼11、硼13等同位素)、高级硼酸和核电级硼酸,满足半导体、芯片及核工业高端市场规模。铬化工要深度聚焦以高纯金属铬、高端氧化铬绿、铁铬液流电池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9家,其中钠盐产业企业19家,盐湖锂企业16家,盐湖镁企业17家,盐湖硼企业18家,盐湖钾企业19家。

合金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铝、铜、镁、钛、钢材料下游精深加工产品,持续扩大产品规模,优化产业格局。铝材料重点“构建电解铝—铝型材—铝箔—铝制品—铝合金新材料”产业链。铜材料积极延伸发展光伏用铜带、电线电缆用铜杆铜线拉丝、高纯铜型材、电子级铜基材料。镁材料重点发展轻量化汽车构建及镁基高端型材。钛材料延伸发展钛合金板带材及合金等高附加值材料。特钢新材料发展铁路用钢和军工用钢,延伸发展通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风电设备零部件。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7家,其中铝材料企业20家,铜材料企业10家,锌与镁合金材料企业16家,钛合金材料企业9家,特钢新材料企业22家。

生物经济产业方面,深入挖掘牦牛、青稞、沙棘、枸杞等产品资源,加快构建以高原风味食品为支柱,以高原保健品、生物中间体提取物、高级化妆品、文旅特色产品产业为延伸的产业体系。牦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培育牦牛骨钙保健品、肌红蛋白软胶囊、血红素化妆品等,持续细分产业类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青稞发展青稞食品、青稞酒、青稞醋等系列产品,延伸发展化妆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沙棘重点开发生物药品、高端保健品、养生美容产品、化妆品等。枸杞以生物药品、高端保健品、养生美容产品、化妆品等为重点,延伸发展鲜枸杞供应、枸杞果脯、枸杞叶茶等。梳理可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