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4年12月1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系列新闻发布会
科技专场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晴空)12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专场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生海介绍,省科技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2024年,省科技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打造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首次在省外设立“科研飞地”,持续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年底预计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7.6%。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西北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企业科技体检120余家次,举办首期西北区域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班和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全省技术经纪人达到572名。促成产学研合作签约51项,活动和签约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三江源河湖监测管理三维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制定绿算基地建设行动方案,完善多元化立项支持方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装备创新,有效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继续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一线,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3.0版新模式。

科技工作成效亮点突出。一是助力生态保护展现新作为。建立光伏园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碳汇观测体系和光伏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构建的生态水文要素观测数据库填补了青海湖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空白。通过在黄河谷地重点水土流失区开展生态综合修复技术应用,土壤侵蚀模数降低33.1%。针对高寒矿区脆弱生态修复难题,形成种子生态包产品4种,构建了“机械原位破碎+羊板粪+有机肥+缓释肥”的低投入改良治理技术,试验示范区内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突破并解决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难题,超细氢氧化镁过滤和微量杂质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荧光级氧化镁研究制备填补国内碳化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镁产品空白,百吨级中试线锂收率由85%提高至97%,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量产多晶硅产品达到电子Ⅰ级要求,青薯9号创造亩产超万斤的国内单产新纪录并位居全国马铃薯推广面积榜首,藏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将羔羊出栏时间缩短12个月,当年天然载畜量减少50%,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双丰收”。三是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步入新阶段。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已落地建设14个项目45台望远镜,成功实现国际首次超导太赫兹公里级无线通信传输。高原种质库已保存种质资源8万余份,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完成主体验收并将于近期运行。四是基础研究工作实现新进展。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获批支持经费4935万元,数量和资金额度创历史新高,分别较上年增长72.7%和72.8%。成功组装藏羚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五是科技合作交流拓展新空间。主动融入全国科技大局,青海对外科技合作空间逐步扩大,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十四五”以来,先后共有38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东西部科技合作方式开展联合攻关,510个省外团队参与合作研发,累计资助经费6.28亿元,带动科技投入10.15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