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4年12月17日
视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诈“剧本杀”围猎年轻人

据丰台公安分局和义派出所三级反诈中心数据显示,该中心经手的案例中,约八成受骗者的年龄在18岁至55岁之间。中青年为何成为受骗的“重灾区”?因为,骗子为每个年龄段都量身定制了骗术!

案例❶

网恋男友交账户诱导上钩

34岁的单亲妈妈小吴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因为孤单寂寞,在网络空间寻找慰藉,于是,她在一个微信群里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老李。

老李通过群聊添加了小吴的微信好友“搭讪”,两个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越聊越投机,随后发发照片、打视频电话、嘘寒问暖,身在异地的老李还频频给小吴点外卖、订鲜花,短短一个月,小吴就陷入了热恋。

让小吴感到踏实的是,老李竟然把他的理财账户交给自己打理,账号密码一点儿没藏私,还把“内线”也介绍给了小吴。不到两周,跟着“内幕消息”操作,老李的账户就从50万元涨到了70万元。如此高额的收益,让小吴也心动了。

“你要是有闲钱,也开个账户,咱们一起赚钱,等我们攒够了钱,你换个大房子,我就去北京找你。”老李说。对未来满是憧憬的小吴,在“男朋友”老李的帮助下开设了账号,将16万元转了进去……

揭秘 落入“温柔”杀猪盘

接到预警信息,苗智媗他们立即拨打了小吴的电话,可小吴并不相信自己被诈骗了。苗智媗三次上门,小吴都拒绝配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钱我爱给谁给谁,你管不着”。又经过几次三番沟通后,小吴才同意走进派出所,和警察坐下来聊聊。

骗子对小吴的洗脑到了什么程度呢?她竟然找了个朋友和她一起“演戏”骗民警,说那16万元是借给对方买房了。苗智媗找到这个“买房的朋友”核实,一问细节,全露馅了。苗智媗回忆,当时小吴坚信自己投资的钱能连本带利取出来。为了“叫醒”小吴,苗智媗用激将法说:“你能提现出来我就请你吃饭!”小吴信心满满地回答:“等我提出钱请警官吃饭。”

苗智媗意识到小吴并没有彻底清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停地通过微信和小吴聊天,提醒她不要再转钱给那个理财账户。

两周后,苗智媗收到小吴发来的信息,上面写着:“苗警官,我知道我被骗了,但还好我没有继续投钱,不然损失更大!我很想跟你说声谢谢,谢谢你这么长时间没有放弃我。”

原来,账号里的钱一直提不出来,老李也没了信儿,直到这时小吴才认清了自己被骗的事实。

案例❷

上“官网”取消校园贷损失惨重

一个电话,扰乱了90后小李的生活——客服说,央行调整贷款利率,提醒他及时调整名下校园贷的利率。

“我没有办理过校园贷啊!”小李很肯定自己没有办理过这种贷款,他赶紧和客服反映。“客服”体贴地询问他:“是不是别人用您的身份证办过校园贷?您得赶紧处理,避免影响您的征信,如果征信出了问题,会影响您后续的生活。”

在“客服”耐心地一步步引导下,小李通过手机登录了“官网”,一通操作之后,终于顺利地关闭了自己的校园贷。

结果,这通操作让小李损失惨重,共被诈骗了21万元。

揭秘 掉进“征信”的陷阱

苗智媗介绍,许多事主都中招了“虚假征信类”诈骗,比如办理过校园贷的,诈骗分子会为你准备一套调息的诈骗套路,没有办理过校园贷的,诈骗分子会为你准备一套关闭校园贷的套路。为什么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频频中招?是因为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征信问题,犯罪分子就是抓住这一点,专门设计了征信诈骗的手段。

关于“征信”问题的诈骗案例屡见不鲜,有的说你有贷款逾期,有的说你在境外有消费记录,还有的说你的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异常,而这些也正是不少中青年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苗智媗提醒,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无权删除修改。一旦对方和您提到征信问题,就要提高警惕,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查询自己的征信问题。

支招

不点链接不扫码 客服来电要警惕

1.加强对反诈信息的关注

诸如ETC、新能源汽车系统升级、退税这类骗术,有明显的时效性。反诈部门会在骗术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发布骗术解密,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可以为自己保驾护航。

2.不要随便点击链接

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谨记,不要随便点击链接、弹窗和扫描二维码,要通过官方的应用商店,避免遭遇“李鬼”网站和“李鬼”APP。

3.避免现金往来

诈骗分子会通过多种方式骗取钱财,比如采取线上骗人、线下取钱的方式,当对方提出要现金或将钱换成贵金属邮寄到指定地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4.及时接听96110来电

如果接到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你已经或正在被诈骗分子盯上。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