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4年12月23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每月一题”工作法解基层难题
——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的话:

走在前作表率是省委对西宁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既是使命所系、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更是机遇所在、信心所在、动力所在。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推动西宁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就必须从国之大者、省之大要上看清定位、找准坐标、明确方向,对扛牢什么责任、如何扛牢责任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以来,市委立足根本长远、坚持系统统筹,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推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着力破思想之冰、理念之冰、作风之冰,解发展之难、民生之难、治理之难。

依托一系列改革举措,系统化机制化推动走在前作表率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中心城市正在破题,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民族团结进步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见事见人见思想见作风成为常态,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不断增强,一批攻坚克难事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

今日起,本报推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共同回顾西宁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以走在前作表率书写出的时代答卷。

(记者 施翔)

“党委政府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待遇保障,全面落实‘五险一金’,为我们消除了后顾之忧,这下我们社区干部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再也不用愁了,待遇增加了,我们的归属感更强了,心里更有底气了,干工作的热情更足了。”谈起自身待遇的变化,城东区博雅路南社区副书记、副主任马瑞芳不禁喜上眉梢。

变化来得并非偶然。

变化来自于西宁市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来自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生动实践。

去年10月份以来,一系列困扰当前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西宁市“每月一题”机制得以破解。

“每月一题”机制是什么?缘何而来?将导向何方?它,又是如何统筹力量,真正解决困扰基层的难题呢?

“每月一题”,缘何而来——

专啃基层难点“硬骨头”

攻克“难啃的骨头”,绝不能仅靠某一家,而要各部门统筹联动,大家团结起来达成共识来解决。

2023年10月份以来,西宁市的党员领导干部发现,市委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特殊的常委会会议,会议采取“每月一题”的方式,专题研究制约基层基础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每月一题”是西宁市委从高位推动夯实基层基础的有效尝试,我市深入践行省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用好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法,聚焦“真解决困扰基层的难题”这一关键,市委常委会采取“每月一题”方式,专题研究当前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书记抓、抓书记”的鲜明导向和具体化、机制化工作举措,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基础的问题一项一项销号,在发现、研究、督促、解决问题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个人缴纳1234元,区里为我缴纳2341元。感谢组织关心,真正让我们有奔头、有盼头、有干头、有劲头。”城东区团结社区党委书记马燕边说边展示手机上“五险一金”到账的短信。

马燕的欣喜正是来自于西宁市开始实施“每月一题”时最先着手解决的问题。

在市委召开的第一次“每月一题”常委会上,《强化基础保障》被第一个纳入了议题,会议印发《关于推行社区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社区分类管理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差异化分配。

社区工作者没有了后顾之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

据介绍,“每月一题”工作开展以来,市委组建专项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等方式,深入155个村、87个社区分领域开展专题调研,让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深入查找基层问题症结和群众急难愁盼,真正触及基层治理中长期困扰基层而未能解决的难点堵点,找准找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共性问题让基层治理从“应急式治理”转变为“主动式治理”。

通过调研、会议等形式,共梳理汇总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移风易俗推进不深入、基层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影响基层基础和群众急难愁盼的9方面37项具体问题,并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市委常委会以“每月一题”方式常态长效研究解决基层问题。

“每月一题”,导向何方——

基层处理群众诉求更顺畅

“每月一题”推动真解决基层难题,高兴的不仅是基层干部,受益的更是群众,他们发现基层破解难题的底气和信心增强了,以前不好办的事情变得好办了,以前很久才能解决的问题办起来更顺畅了。

东府嘉和小区始建于2012年,因开发建设单位未能完成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导致小区3242户业主不动产证无法办理,严重影响了住户求学、房屋买卖等实际需求。

过去,面对盘根错节的矛盾、机制体制上的障碍,基层干部只能干着急。在“每月一题”的牵引下,西宁市委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市级领导包案推动,常态化下访接访,及时调度解决瓶颈问题,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西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协调,通过向开发建设单位发函、深入现场下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加快办理进度。同时,多次与省住建部门沟通加快该项目房屋竣工备案手续办理,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协调加快办理该项目“期转现”手续,协调测绘部门先行出具该项目测绘成果与搭建楼盘。目前东府嘉和小区已完善相关竣工验收手续,不动产登记部门已办结该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该小区3242户业主已陆续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650户业主已经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历史遗留的相关项目更是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中,2023年5月份,西宁市成立了市级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化解工作。9月份,房产证办证难被纳入市委市政府“每月一题”重点督办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市级领导包案推动,常态化下访接访,及时调度解决瓶颈问题,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在政策的支持下,一类问题有了一套解决方案,减轻了基层的办事压力。截至目前,西宁市46个小区40489户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西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也收到了一面面锦旗,对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每月一题”让大家有了获得感,曾经的压力逐步转变为动力。“通过聚合多部门的力量,有效解决了破解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从根源上解决了一批难题。”西宁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负责人说。

在采访中,多名基层干部表示,“每月一题”让基层工作者处理群众诉求更顺畅,问题也不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能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群众的获得感,大家成就感倍增。”

据介绍,“每月一题”工作开展以来,市委明确一个问题由一个市级部门牵头主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形成市、县(区)、街道(乡镇)共同抓好落实的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在各县区各部门加强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全市上下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抓具体落实,各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持续跟进督查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合力。(下转A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