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4年12月24日
视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考改革带热“体能速成班”喜忧参半

近年来,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体能的关注不断提升,中考体育计分的变革也鼓励加强着这一趋势。然而同一时间,也有部分家庭因之焦虑情绪外溢,“体能速成”社会培训由此催生。

“中考体育体能训练试听课150元1次”“寒假突破青少年体适能一对一课程500元1次”“精品小班课不超过6人3000元10节课”……网络平台上,招生信息花样繁多,供需两旺,多方卷入其中,有着各自的追求和隐忧。

培训机构管理者杜龙:第一批“吃螃蟹”开班 热潮中却选择停办

杜龙所在的体育俱乐部主业是空手道教学。2021年,随着中考体育计分的变革,他们在上海率先开出了有针对性的青少年体适能(体适能指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的综合能力,包含肌力与肌肉与心肺耐力,身体灵敏度、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多项指标)培训项目。

“我们是第一批‘吃螃蟹’开班的,后来这个领域就井喷了。”杜龙说。

第一次课,最先做的是与家长们沟通讨论,通过对考试方案的解读和学生个体情况的判断,帮助他们定下“考试科目”,并作初步短期训练计划。

“接触过的学生中,有很多平时根本没有太多运动时间,也没有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往往是学校里的‘体育困难户’;也有一些身体素质挺好的学生,家长抱着对满分志在必得的心来报名。”杜龙说,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作快速提升,是培训的目标。

作为管理者,杜龙也真切感受到初三家长的焦虑。“他们比孩子更急,但是对平时不怎么运动的孩子来说,两三节课里要迅速提高,哪有那么快。”记忆犹新的是,有个小姑娘来上定向的排球对墙垫球课,上到第七节课时,已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换了三次教练,因为她40秒只能垫30多次,而满分是45次。“其实每位教练都需要了解、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训练,成绩提高是有一个周期的。”杜龙说。

随着口碑的传播,杜龙的生源不断增长。相关课程进一步发展为初三体适能课、初三备考专项课、少儿体适能课等多种形式。学费虽有所增加,但保持在稳定水平。专项课4人小班,每节课240元。

这一风口之上,杜龙的竞争者们也如雨后春笋,在新赛道各展所长,其中水平良莠不齐,收费天差地别,做大蛋糕的同时,瓜分着市场,也在某种程度上助推着焦虑情绪,与家长群体双向刺激。

中考大事,家长力求最优解带来的“关心则乱”,也连锁引发了培训市场中的非理性选择。有的运动场馆跟风开班,为抓紧时间,并未在场地、设施上下足功夫,可能给受训者带来身体损伤。

杜龙的团队近日在热潮中停办“体适能班”。“开班容易,上好很难,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做好课程规划,根据学生特点把握训练节奏。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原本上这门课的老师不能继续了。没有找到可以驾驭的合适的老师,课程的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我们选择暂停。”杜龙说。

上门一对一教练沈星:背着瑜伽垫哑铃全城跑 一周10节课靠天吃饭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加速发展,开班授课之外,上门私教的形式也满足了不少家庭的需求。

一家“上门训练”机构营销人员对咨询的家长表示,每节课60分钟,老师上门在家长指定地点授课。体验课首次299元,正式课价格套餐多种多样。一对一:12课时单价450元,总价5400元;24课时单价400元;48课时单价360元。1位老师带教2名学生:12课时单价550元,总价6600元;24课时单价500元;48课时单价460元。

家长购买体验课后,营销人员向他推荐了两位老师并发送简历,供其选择。其中,男老师是短跑国家一级运动员,有运动营养咨询和指导职业技能证书,女老师是花样跳绳教练,两人都有青少年训练相关经验。

最终,家长选择了女老师沈星,并给出了上门地址,营销人员将沈星与家长拉进微信小群,新课正式启动。

由于服务对象是学生群体,沈星的工作时间主要在“放学时间段”——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以后,以及双休日全天,上午8点到晚上8点,有时遇上学习时间表很满的学生,需要上课上到晚上9至10点钟。

她的收入构成中没有底薪,按月结算,计件支付,每课时200元到300元。遇上学校考试周前或恶劣天气,往往课时骤减,所以常笑称自己是“靠天吃饭”,大半年间已前后带了30个学生。

沈星随身的工作包有半人多高,根据当天课程需要,会装入1.5米长0.8米宽的瑜伽垫,各种尺寸的弹力带、绳梯、跳绳、数字垫等,甚至包括1只中考标准实心球,1对1.5公斤的哑铃。她经常要背着大包全城跑,相距最远的两个地方路上时间为75分钟。尽管挺辛苦,但她并不准备去可以“坐班”的机构工作,还是感觉现在这样更自在。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希望能结合教学实践,向公司的管理层发展。

高一学生家长许瑾:中考突击过关后 选择继续上课

高一学生家长许瑾收到了课外体育老师的汇报短信。“小乔课程内容:热身部分,中速跑一圈,跳绳30秒两次,行进间拉伸;有氧无氧结合训练部分,深蹲两组每组10次,开合跳两组每组20次,二英寸碎步跑两组每组30秒……核心+臀肌训练部分,死虫式两组每组20次,跪姿髋外展两组每组10次……”

一年半前的一天,同一部手机上,许瑾接到的是初中班主任的“警报短信”:“根据校内体育测试情况,您的孩子体育成绩可能与满分15分有5分的分差,希望家长加强重视,督促学生尽快提高”。

为此,她给孩子报了体适能突击班并最终拿到比较满意的14.5分。中考过关后,尽管孩子高一年级校内学习压力不小,她依然决定续课。小乔从暑假上到现在,接受体能和力量训练。

“经过那段时间的课程,我越来越觉得体育运动对孩子很重要,一方面是为他长远打算,以后锻炼、健身时能掌握正确要领,培养长期的运动习惯,另一方面,从眼前‘功利’出发,运动多身体好精神好,少生病少请假,对功课有帮助。此外,现在学习压力大,多运动也能调节心理健康。”许瑾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家长认同这一权衡之思。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