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琼)近年来,湟中区积极构建“一核两带多区”发展格局,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2025年李家山镇将坚持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规划引领、合理谋篇布局,持续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食用菌种植这一个核心,持续完善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实力强、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探索“政府+企业”模式,盘活利用更多闲置资源,按照前端引进科技研发菌菇品类和标准化生产车间;中端建设烘干车间低温真空包装生产,对接菌菇市场需求生产菌菇酱,探索农户“一户一间破万元”模式鼓励更多群众参与菌菇种植;后端强化废弃菌棒重复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中后”模式,建设完整食用菌产业链条。建设旅游农产品加工两个示范带,持续挖掘经济效益。积极发挥李家山镇近郊区位优势,承接西宁市近郊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卡约文化、峡口农耕文化和峡口村自然风光旖旎价值,强化服务保障和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田园风光休闲、“浪河滩”“露营地”经济,建设农文旅融合旅游带。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建设农产品示范带,在壮大马营村马铃薯粉条加工、汉水沟村馍馍生产、阳坡村酩馏酒规模的同时向精品加工包装转变,注册统一商标品牌,释放品牌效应。推进东西南北中多区布局,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原则,科学合理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为全镇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以董家庄村、柳树庄村等村为重点发展东部设施农业区;以金跃村、马圈沟村、恰罗村为重点,发挥养殖优势打造西部牧业区;以马营村、纳家村、下油房村为重点,打造南部万亩马铃薯种植区;发挥临近大通及西宁城区优势,以河湾村等村为重点发展北部大葱种植区;以甘家村、大路村等村为重点发展中部牲畜养殖区,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区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