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走进大通县塔尔镇河州庄村晟锦农业基地温室大棚,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一株株蓝莓盆栽整齐排开,长势喜人,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这里的蓝莓全部采用无土基质栽培,将蓝莓苗栽在基质盆中,目前这些蓝莓进入开花期,预计春节前后便可采摘上市。
据了解,近年来,为丰富大通县反季节特色果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大通县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积极对接,共同开展蓝莓引种试验示范项目。同时,有效利用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帮扶的64万余元帮扶资金,于2024年9月成功引进并种植了L25、新昕6号等4个优质蓝莓新品种、共1600株,其中三年生蓝莓苗与两年生蓝莓苗各800株。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全方位保障蓝莓生长环境,确保了蓝莓的优良品质。目前蓝莓植株成活率已超过90%,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海晟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引进新品种蓝莓,试验种植了4亩地。第一批果预计在春节前后就能上市,大量的果实上市时间在二三月之间,这些蓝莓目前来看长势比较良好,也比较适应高原冷凉气候。
蓝莓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前景的浆果树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大。从经济效益来看,以前三个月的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100元估算,亩产值可达30000元左右。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果树进入丰产期,预计每亩产值将提升至50000元,展现出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4年县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引进不同的蓝莓品种进行试验种植。下一步,将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做好蓝莓的推广种植,助推乡村振兴。”大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