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此次发布会就当前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态势、药品供应情况等进行了权威解答。
国家卫健委:
近期流感未超过上一年流行季水平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近期以甲流为代表的流感引发人们关注,近期在社交平台上,有部分网友称,自己或身边人感染流感,提醒注意防护。
对于当前流感的流行态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新强在1月1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处于流感相对高发期,但未超过上一年流行季的水平。全国发热门诊、急诊患者数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总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目前未出现医疗资源明显紧张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也提到,目前未出现医疗资源明显紧张的情况,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其所在的医院今年冬春季的门诊就诊人数与去年大致持平,呼吸道传染病就诊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下降,流感阳性的检出率与去年是持平的。从其所在的医院数据来看,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去年同期比今年还高,今年只达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所以没有明显的增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徐保平介绍,从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的情况来看,今年冬季并没有出现患者超常增多的异常现象,近两个月,医院内科门诊就诊量和2023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和2019年的水平是一致的。另外,流感病毒的患者诊断数是去年的大约50%,主要以甲流为主,偏肺病毒的病人数占比很少,大约是3%。
高新强表示,春节前后受人群大规模的流动,包括探亲访友、聚餐聚会这些活动的增多,流感的传播风险相对增高。为了应对流感等冬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有关药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工作。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配送率也在正常范围。从各级医疗机构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购药渠道通畅,重点药品也按计划进行了储备。
中国疾控中心:
未出现新发传染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表示,流感是当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就诊的主要疾病。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已经减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王丽萍强调,今年的冬春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但均是已知病原体,未出现新发传染病,总体流行强度和就诊压力不会高于上一年流行季。
对于人偏肺病毒,王丽萍介绍,这并不是一种新的病毒,已经至少伴随人类几十年。由于检测手段的发展,近年来关于人偏肺病毒的报道渐多。目前,人偏肺病毒的检测阳性率上升处于一个平台波动,其中北方省份的阳性率出现下降,14岁以下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开始下降。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阳性检出率在0~4岁患儿中呈现波动上升;鼻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腺病毒阳性率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的病原体,整体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
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王丽萍指出,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对近期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提示与流感疫苗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耐药性分析提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敏感,药物治疗有效。对于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现在依然可以接种。
工信部:
呼吸道疾病药品总体上供给充足市场稳定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大背景下,相关药品的供应情况受到大众关注。此前,在各大医药电商平台,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药物的搜索量、销量近期也增长明显。
对于相关药物的生产供应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介绍,我国是医药工业大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5万家,产业链韧性强,生产能力大,扩产潜力也大,具备快速的大规模增产能力。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相关的药品种类齐全,产能产量大,可以满足相关的需求。
王孝洋介绍,从生产供应的角度,工信部系统梳理了群众关注的呼吸道疾病相关药品的产能产量情况,包括解热镇痛、抗生素、中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总体上供给充足,市场稳定。比如,磷酸奥司他韦日产能达到了156万人份,库存超过4700万人份,其中儿童使用的颗粒剂型库存超过1600万人份;连花清瘟日产能达到了1.2亿颗,库存超过了8600万盒;布洛芬日产能达到1.5亿片,且这些品类都具备增产和扩产的能力。
王孝洋指出,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医药储备中都有一定量的磷酸奥司他韦、布洛芬等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可以用于紧急调用。中央医药储备还存有磷酸奥司他韦的中间体,能够用于紧急扩产。此外,我们指导相关的电商平台加强动态调配,加大市场供应,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配送优势,进一步提升药物的可及性。电商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常用的国产呼吸道疾病治疗药品都没有出现过断货情况,平台的供应十分稳定。下一步工信部将密切跟踪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发展态势,强化部门联动,加强生产监测和供需对接,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
工信部:
磷酸奥司他韦产能产量充足,玛巴洛沙韦总体库存充足
磷酸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抗流感药物,甚至被奉为“流感神药”。目前市场上有多款不同厂家的奥司他韦在售。
对于这款药物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王孝洋指出,磷酸奥司他韦它是一个药品的通用名称,原研药和仿制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通俗的说法,按照药品研发上市的先后次序,大家把首个上市的原创研究新药叫做原研药,等到这一产品的专利过期或者是得到专利授权之后,其他生产厂家参照这个原研药的相关标准,生产的产品就被叫成了仿制药,事实上国际上的通行概念是叫通用名药。
王孝洋表示,为了提高通用名药的质量,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其中明确将仿制药由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并且从2016年加快推进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标准也进一步明确,原则上要采用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具体到磷酸奥司他韦,2019年2月,我国首个国产的磷酸奥司他韦就通过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100个品规的磷酸奥司他韦通用名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大家可以遵医嘱,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选择使用相关的药品。
王孝洋强调,当前磷酸奥司他韦在我国有生产批件100多个,生产企业60余家,实际在产的企业30多家,从重点监测的9家生产企业来看,2024年累计生产了1.36亿人份,供应了1.28亿人份,其中2024年12月以来供应了3000万人份。要说明的是,这一数字实际与往年同期相比是在下降的。根据调研和监测的情况,磷酸奥司他韦的产能产量是充足的。
对于另一款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王孝洋表示,这是一种进口的药物,主要分为片剂和干混悬剂两种剂型,其中干混悬剂的剂型主要是针对吞咽困难的儿童,是一种补充剂型,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剂型都适用于5岁以上的患者。从工信部的监测调度情况来看,目前玛巴洛沙韦总体库存充足,其中片剂的玛巴洛沙韦在线上和医疗机构的供应渠道都是畅通的。干混悬剂剂型的玛巴洛沙韦主要对医疗机构保持常态化的供应,线上渠道正在组织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大投放的规模。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