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春节将至,西宁的大街小巷已然被年味儿紧紧包裹。此刻,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扎进西宁的各个烟火角落,迫不及待地为读者拉开“赏年俗寻西宁年味”系列报道的大幕。
第一份年味从逛集购年货开始!热闹的年货大集上,摊主们的叫卖声、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声声交织,琳琅满目的年货散发着喜庆气息;社火排练现场锣鼓喧天,演员们用热情的排练迎接新春,让古老的社火民俗焕发生机;民间艺人的工作室里,年画、皮影、剪纸等传统技艺魅力十足;走进乡村,杀年猪时人们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厨房中,主妇们制作炸馓子、炸油饼等美食,香气弥漫……
接下来的报道中,我们将带您沉浸式领略西宁的年味儿与民俗风情,一同探寻那些藏在烟火人间的新春故事,千万别错过这场精彩的年味之旅!
(记者 刘瑜)
第一份年味,从年货开始!
大集一逛,年味就来了!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忙着干一件事,那就是准备过年。置办年货,是年关里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赶大集、逛超市、浪市场,西宁人忙着计划年夜饭的菜单,分批采购。腌腊制品、干货坚果、农家土特产、各类零食统统被划入年货清单。
为了呈现丰盛的年味“大餐”,农村里的大集市可谓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年货、琳琅满目的喜庆装饰尽显年味十足。1月14日,晚报记者来到大通县城关镇、东峡镇,寻着年味,跟村民赶大集、备年货,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过新年,怎能错过“赶大集”
新春到来之际,在各乡镇,一场场热闹的“赶大集”拉开序幕,绘就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烟火气的新农村生活画卷。在农村,“赶大集”既是一种购物方式,也像是一种仪式、一种情感寄托。赶集采办年货的方式,让农村的年味充满了烟火气。
吃过早饭,杏花庄村村民张宝成一家穿戴整齐,拿着采办菜单,开上小货车出发赶往衙门庄村大集。今年的年夜饭,张宝成准备多做些海鲜类菜品,此行就是要采办些鱼虾等。集市上,各类小摊一个挨着一个,商品也是琳琅满目,除了新鲜的蔬菜瓜果肉食品外,春联、窗花、灯笼等也挂了起来。人群中,大家挑选商品、讨价议价,手里大大小小的袋子,都是一家人最想吃的美食。
以阴历计算,每月只要逢一、逢四、逢七,就是东峡镇的大集。按照传统习俗,每逢大集人们都会赶集采购。一大早,记者跟随村民一起来到东峡镇衙门庄村的农村大集,看见集市上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沿路商铺、地摊上各色年货应有尽有。红花袄、棉鞋等色彩丰富、样式花俏,令人喜爱;各类礼盒整齐地摆放着,作为家家户户拜年的“礼裆”,也迎来了热卖期;瓜果、蔬菜店前,商家也将最新鲜的草莓、甘蔗、香蕉等热销品摆在醒目位置供人挑选。
“过去,每年腊月二十,我们开始赶集办年货。那时候大集上商品没那么丰富,一大捆芹菜、一筐蘑菇是家家户户都喜欢买的菜品,再采办点鸡爪、虾和水果等就算基本置办齐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无论是大集还是市场,菜品越来越丰富,除了各类肉、海鲜、水果外,过年还能吃上更多外地的美食了。”衙门庄村村民郭美霞说。
综合超市网购成年货新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大集”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大型综合超市、现代化市场的入驻,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购物选择,也展现了新农村致富振兴的画面。
在大通县城关镇,大型综合超市、商场、现代化市场成为村民采购生活所需的主要渠道。这些商超规模大、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了村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如今,镇上的超市、商场也越来越多,丰富了村民的购物渠道,提高了生活质量,现代化生活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关镇副镇长马青花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东峡镇的一所大型综合超市,看到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百货、食品、生鲜等各区整齐划分,人们按照自己的所需,自由地挑选着商品。“如今,超市、市场就开在家门口,我们采办年货也不像过去那样囤货了,随时出门采买十分方便。”正在采买商品的村民告诉记者。据该超市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村民们过年也能就近买到所需商品,春节期间,超市也正常营业,同时增加货品种类和商品数量,保障节日消费需求。 (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