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有买保险,却被告知不仅买了保险还需要交几万元的费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诈骗团伙设下的骗局。张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明知自己没有买过保险,但在对方的引导下,张女士对自己的坚持也产生了怀疑,并按照对方的引导进行操作,险些被骗走150万元。事情还要从西安警方接到的一通报警电话说起。
询问细节 民警察觉对方或遭遇诈骗
在报案人短短几句的报警电话中,警觉的民警察觉到对方很可能遇到了诈骗,于是民警立即赶往报案人家中,同时与报案人取得联系,在与报案人的通话中得知,疑似遭遇电信诈骗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妻子。
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文艺路派出所民警李哲说道:“他说他爱人在房间里面一直拿着手机在操作,具体操作什么,他也不太清楚,因为他平时也会看到派出所到小区去做反诈宣传的宣传册以及宣传视频。他担心是这一类的诈骗。”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民警立即拨通了报案人妻子张女士的电话,然而她的电话却一直无法接通。
李哲表示,每次都是响一声,立马就挂断。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这就属于电信诈骗一个典型的特征:就设置被害人的手机,陌生人电话无法接入。
为了尽快与张女士取得联系,民警让报案人把手机免提打开,放到张女士所在的房间门口,与她进行对话,并告知不要给对方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也不要点他给你的任何链接。
对方回答坚定 但民警仍不敢放松警惕
在通话过程中,张女士告诉民警,她没有给对方提供个人信息,也没有点击对方给她的链接。虽然张女士的回答很坚定,但民警仍不敢放松警惕,在继续赶往张女士家中的同时,再三叮嘱她不要再与对方联系。然而,就在民警赶到张女士家门口时,一通来自派出所同事的电话,让他顿感不妙。
李哲回忆道:“赶到时,所里又接到电话说是手机上有一个150万元的转账,三笔分别是50万元,一共150万元。那会儿咱还没有意识到受害人是同一个。我就先在电话中问,这个是什么情况。提到她自己的家庭住址,我说完了,这是同一个人,已经受到了诈骗。”
原来,张女士与民警通话后已经有所警觉,而就在这时,她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醒,显示她的银行卡正在进行三笔50万元的大额转账操作,张女士立马慌了神,因为她自己并没有进行任何操作。为了能紧急止付,她立即打电话报警并驱车赶往派出所,到达张女士家门口的民警接到电话后也立即返回了派出所,并见到了张女士。
张女士说她并没有给对方转账,也没有给对方提供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那么她账户上的钱是怎么被转走的呢?
对此,李哲表示:“骗子可能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了解到她的转账密码以及所收到的银行验证码。”
嫌疑人引导被害人下载软件 监测其手机
民警所说的共享屏幕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方式,犯罪嫌疑人引导被害人下载相关软件,并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时监测被害人的手机。
在民警的提醒下,张女士想起在与对方聊天时,她确实下载了一款软件。她点进去之后,跳出来一个跟QQ很像的界面,她以为是自己的QQ,然后返回查看她QQ的页面,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员。所以就断定,这个会议室是他们用来共享屏幕的一个软件。
民警分析,正是这款软件让她的手机实现了屏幕共享,她在手机上的一切操作都被手机那头的犯罪嫌疑人看在了眼里。
根据这一分析,民警当机立断关闭了张女士手机的网络。紧接着,民警与银行方面进行了沟通,并对张女士的银行卡做了挂失处理。
使用话术 诱导被害人进行人脸识别
民警介绍,根据以往办案经验,对数额较小的转账,只需要验证码即可操作,犯罪嫌疑人偷看到被害人输入账号密码的过程后,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操作,而对于大额转账,则需要被害人进行人脸识别,这时为了不引起被害人的警觉,他们往往会使用话术引导被害人自己进行操作,大多数情况下被害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配合对方进行转账,所幸的是,张女士察觉不对劲后,没有继续与对方联系,对方无法引导张女士进行人脸识别,也就此保住了卡里的钱。随后,心有余悸的张女士向民警讲述了事情经过。
原来,当天下午5点多,在家中休息的张女士接到一通电话,起初,一看是陌生号码,她并没有接,但是对方却一直打来,担心是对方有急事,便接通了电话。对方称是保险公司的,这个“百万医疗”该扣费了,你既然做了这个“百万医疗”的保险,那你就该交费了。张女士说,虽然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没有办理过对方所说的“百万医疗”保险,但是对方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有些动摇。
对方坚定地告诉张女士,她确实办理了这个保险,之所以张女士不记得,很可能是误点了相关链接后办理的,如果张女士不想交费,就需要办理取消业务。在对方的引导下,张女士渐渐相信了对方的说法。接下来,对方告诉张女士,需要在网上搜索一个网址,里面会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她联系。
随后,张女士在对方的要求下,下载了一个名叫银联会议的软件,对方通过这个软件建了会议室与张女士进行了通话,通话过程中,还引导张女士点开微信进行查看。
就在张女士按照对方的引导进行操作时,对方让张女士查看手机是否收到两条短信,大致内容是今后三年要收的“百万医疗”的保险费共72000元。看到这两条短信后,张女士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信息中所涉及的银行卡正是她绑定在微信钱包的银行卡,而自己并没有告诉对方这张银行卡号。
尽管张女士跟对方极力否认自己收到了短信,但不放心的她还是查看了自己的其他银行账户,而她所查看的这张银行账户上存有150万元。
毫无察觉情况下 被骗子实时共享屏幕
张女士不知道的是,她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的这些操作都被对方看到了,随后对方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登录了她的手机银行账号,并通过共享屏幕看到了她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分三笔将卡内的钱全部转了出去。张女士说,在与对方的通话中,她发现有几个电话打了进来,不过对方以操作不能中断为由,让她不要接电话。
民警介绍,张女士遇到的是一种以“百万医疗”为由的诈骗套路。首先,犯罪团伙冒充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给被害人打电话,声称对方办理了“百万医疗”的保险,需要交费。
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文艺路派出所民警李哲:就是告诉你,你开通了一个“百万医疗”,每个月扣比如说一千块钱,或者两千块钱,一共三年,需要扣除你多少钱。
多数情况下,接到电话的人都像张女士最开始的反应一样,表示自己没有办理过。但对方并不会就此放弃,而是以可能误点了相关链接为由,坚定地告诉被害人已经办理了,如果不想交费,就需要取消这个业务。为了进一步让被害人相信,他们还会引导被害人查看微信上的百万保障。
由于很多人对百万保障并不了解,在犯罪嫌疑人故意混淆视听的引导下,就会误以为百万保障就是对方所说的“百万医疗”,当被害人按照对方的指引,看到百万保障的后面显示保障中时,便会相信对方的说法,认为自己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所谓的“百万医疗”。
而接下来,被害人为了取消相关业务,就会按照犯罪嫌疑人的要求下载软件,殊不知,这个软件是诈骗的关键,是可以远程操控的共享屏幕软件,一旦下载了这个软件,被害人在手机上所有的操作,对方都能看得见,接下来,对方就会以办理取消业务为由,一步步引导被害人登录手机银行,在此过程中,获取到被害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