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年平均气温3.9℃,较常年偏高1.1℃,列1961年以来最高,各季节均偏高,尤其秋季偏高2.0℃。年降水量447.1毫米,较常年偏多17.3%,夏季略少,其余季节均偏多,尤其秋季偏多59.2%,列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年内强降水、寒潮、连阴雨等事件多发。这是1月17日记者从2024年青海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2024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份
全省年平均气温3.9℃,较常年偏高1.1℃,为1961年以来最暖年份。除了2月偏低外其余月份均偏高,9、10月平均气温分别偏高3.0℃、1.4℃,均列同期最高;西宁市区、乐都区、同仁市、共和县等26个县(市、区)年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月初出现强降雪天气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
2月1日至3日,全省普遍出现中到大雪天气过程,海西东部及农业区大部出现大到暴雪。乌兰县柯柯镇日降雪量达10.8毫米,突破乌兰县历年2月月降水量极值;德令哈市日降雪量达9.2毫米,突破该站冬季日降水量极值。降雪区积雪深度1厘米到13厘米,道路积雪结冰导致多地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对春运交通运输及民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
农业区首场透雨出现时间普遍偏早
春季东部农业区各地首场透雨集中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普遍偏早12天至40天,循化偏早天数最多。3月23日至25日,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农业区民和县、循化县、化隆县、同仁市4地出现透雨,是自2008年以来春季出现的最早首场透雨;4月18日,农业区出现首场区域性透雨,为近5年来最早,有效增加了土壤湿度。
5月下旬出现历史同期最强高温天气
5月21日至23日,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局部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出现在化隆县甘都镇,达到36.0℃。西宁市区、乐都区、祁连县等地日最高气温为当地5月历史最高。民和县、循化县、尖扎县等37个气象站达到高温热害标准,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站次。
夏季三江源地区连阴雨异常频繁
夏季三江源地区降水过程多、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共出现69站次连阴雨,较常年偏多32站次,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玉树市、久治县、曲麻莱县、兴海县出现次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夏季三江源地区共出现重度连阴雨13站次,最大累计降水量127.8毫米,其中班玛县最长持续天数22天,列当地1961年以来第一位。
8月多地出现气象干旱,农牧业受影响
8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偏少,其中久治县、班玛县、甘德县、囊谦县降水量列历史同期最少。东部农业区、三江源大部及环青海湖地区累计338站次达到气象干旱标准,各地气象干旱持续天数5天至24天,其中化隆月内持续天数14天,为当地1961年以来同期最长。受气象干旱影响,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和牧草发育期提前,影响籽粒饱满度。
8月下旬强对流天气频发造成灾害
受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偏西影响,8月下旬我省上空高温高湿,导致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冰雹、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频现,致使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黄南州等地出现洪涝灾害13次,占夏季总次数的50%,造成水利、交通、市政设施等不同程度损毁,农业区小麦、青稞、油菜等作物频遭损害。
9月3日至5日中东部地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暴雨
9月3日至5日,我省中东部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降水过程,176个气象站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7站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多地过程降水量、日降水量超过当地常年9月降水总量,5站的小时降水量、13站的日降水量创历史极值;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大通县娘娘山景区,为142.5毫米。此次强降水天气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为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暴雨天气。
9月暴雨洪涝次数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
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多8成,出现大到暴雨42站次,暴雨9站次,月降水量、大到暴雨和暴雨站次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西宁市、共和县、门源县等14地共出现21次暴雨洪涝灾害,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
秋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寒潮站次为近5年最多
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4℃,11月下旬气温骤降,平均气温偏低1.4℃,气温变幅3.8℃。秋季出现7次寒潮天气,最低气温下降幅度达15.6℃,共有329站次先后出现寒潮天气,为近5年同期最多。(实习记者 文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