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海文化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发挥政协特色优势,推动构建“大文史”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各级领导对青海政协文史工作的批示精神,起草《政协青海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省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报省委办公厅转发实施。成立十三届省政协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由省政协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相关副主席担任副主任,为构建“大文史”工作格局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强化协作合力。与档案史志单位协作,在省档案馆设立 “青海省政协委员学习调研基地”。密切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文史资料工作人才库,共同推动文史资料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文史功能。将文史资料工作作为讲好青海故事等的重要载体,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9个领域,精心策划十三届省政协文史资料重点征编方向,协同省政协文史馆,推动文史资料成果服务各族各界群众,如5个世居少数民族百年实录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青海文化影响力意义重大。
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围绕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精选协商议题,聚焦党委政府所需、群众关注所盼和专委会优势,围绕培育弘扬“五个文化”,从国家公园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精准选题,体现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搭建协商平台,搭建以双月协商、专题协商为重点的经常性平台,就青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开展监督与协商,提出针对性建议。搭建以联合调研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为支撑的协作性平台,围绕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开展联合调研,通过“现场会议+视频连线”与各界广泛协商,凝聚共识,扩大协商议政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推动成果转化,向省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的协商成果建议多次获领导批示肯定,通过“回头看”跟进落实情况。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如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培育协商文化等意见建议被列为省委改革办重点工作,“加大青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也作为系列专题持续推进。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展现文化发展担当作为
委员会加强委员理论学习和履职能力提升,鼓励委员发挥文化艺术专长为文化繁荣发展尽责。有的委员参与昆仑文化等文稿起草,撰写智库报告为决策参考;有的非遗传承人展示唐卡艺术魅力,弘扬热贡文化;有的委员致力于“青绣”事业,打造品牌、发展产业;有的委员开展瞿昙寺壁画相关工作并编纂书籍;还有委员推动网络文学发展,创作作品宣传青海乡村振兴。此外,委员们还围绕热点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彰显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