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20 2025年1月21日
视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的“2024 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活动”近日在北京揭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词入选。现把其中一些稍显生疏的名词解读如下:

月背采样

指通过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岩石等样本,并将这些样本通过返回舱或其他技术手段安全送回地球的科学活动。

2024年6月,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了月背采样任务,取回了1935.3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的壮举。这些珍贵的月背样本,不仅可以填补月球背面研究的空白,还为揭示月球早期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数据,更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启了新的视角。

具身智能

一种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它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2024年,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推出了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同时,具身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深化,无人驾驶汽车实现了城市级的应用落地。手术机器人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实现了更加精准的判断和操作。

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是指将量子力学原理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过量子效应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传感等领域。

2024年,量子科技研究已经进入从理论到应用的过渡期,多个量子计算平台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新成果。

混合现实

一种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环境深度整合的技术。它结合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互动,能够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环境中,还能让这些虚拟对象具备现实世界的物理特性(如实时物理交互和动态反应)。

2024年,混合现实不仅在消费市场取得突破,在工业、医疗、教育、建筑等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生物制造

广义上,生物制造涵盖了仿生制造、生物质转化和生物体加工等相关技术;狭义上,它专指通过控制细胞或生物过程来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体系。生物制造的核心优势在于,它通过模仿自然过程,利用生物催化反应,高效且环保地生产各种化学品、材料和能源。

2024年,生物制造领域取得快速进展,尤其在微生物合成用于绿色化工和药物研发、增材制造技术用于个性化医疗植入物的生产以及生物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

近零碳

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碳减排措施和碳吸收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平衡。它与“零碳”目标不同,并不要求将二氧化碳排放完全归零,而是在保障生产和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高效的减排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碳捕集与封存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2024年,中国在多个城市启动了近零碳建设试点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

微核糖核酸

微核糖核酸又称微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内源产生的,通过序列互补方式识别并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功能的小分子核糖核酸。它的发现颠覆了基因表达由蛋白质主导的传统观点,还揭示了核糖核酸不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还能直接参与基因调控,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