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务实,为全市上下指明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动力、鼓足了发展干劲。我们将吃透报告精神,找准“进”的点位,兜住“稳”的底线,提升“活”的质效,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宁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做好“两山”转化湟源实践。扎实推进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紧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积极探索草场有偿流转和农村水资源计量收费的良性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沙棘、树莓等高值化利用产业,有序推进冷冻储藏运输一体化建设,努力走好生态产业价值转化新路径。
二是走出“输出地”建设湟源路子。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精”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培育青蒜苗、食用豆等冷凉蔬菜明星单品,以茶马互市线上交易平台、医用牛心包膜项目互进互促、示范引领,下大力气做好“高原高品质”增值文章,助力产业提质与富民增收“双向奔赴”。
三是塑造“目的地”建设湟源品牌。围绕古城赏灯、冰雪赏景、高原康养等热点领域,推出非遗观光游、民俗体验游、小吃品鉴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科学布点、有序推进沿线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国家级试点,加快实现日月山、宗家沟等景区景点内通外联、快进漫游,以更良好的服务体验,带动人气旺起来,业态活起来,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四是打造“强村富农”湟源样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各类和美村镇和以工代赈项目,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农牧民稳定增收。纵深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不断强化“三资”管理,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高标准农田管护运营等改革事项,助力农村发展换挡提速。全面拓展易地安置点后续服务,深入实施“医养结合”,夯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坚定不移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更多“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记者 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