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1月26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老年人提供“管家式”服务

【报告摘登】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优化、公交出行便民等十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为7.2万老年人提供“管家式”服务。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我市千方百计推动品质养老服务,其中,“幸福养老管家”就是我市养老服务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采访中,市人大代表、西宁市城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兼局长马兰香,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分享了有关幸福养老管家的内容。“幸福养老管家的出现,凭借‘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助、质量有人跟、安全有人管、政策有人答’的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了众多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她说。

针对幸福养老管家开展服务的情况,马兰香以城东区为例向记者介绍道,“幸福养老管家”项目紧紧围绕老年人的需求,通过组建专业的“幸福养老管家”队伍,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创新性地开展“五融五员”服务。“五融”即融政策、融资金、融力量、融资源、融服务;“五员”则是指管家们身兼数职,动态采集老年人需求,当好贴心的服务员;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当好高效的快递员;监管养老服务质效,当好严格的质检员;上门巡访关爱老人,当好可靠的安全员;加强养老政策宣传,当好称职的宣传员。该项目全面攻克了为老服务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实现了为老服务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的覆盖,推动养老服务朝着专业化、精准化、品质化、亲情化的方向迈进,持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城东区已在6个小区落地实施了此项工作,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心理疏导、文体娱乐、政策宣传等“管家式”养老服务达1.8万余人次。管家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暖心的服务,为老人们解决了诸多难题,收获了老人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马兰香表示,未来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将不断丰富,即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改造”,也能为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大幸福”。城东区计划实施失能及半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与家庭照护床位项目,同时稳步推进火车站高品质养老服务项目,在3个小区分别打造幸福“颐乐园”“舒逸园”“融慧园”,构建起养老服务的闭环管理体系。此外,还将打造两处社区养老大学,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直以来,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是西宁市民政部门为民服务的坚定态度。为了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找不到、够不着、等不起”的现实难题,市民政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五融五员幸福养老管家”为老服务项目,成功实现了养老服务“零距离”。

记者随后连线西宁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协调相关组织为7.2万人次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达1.1万人次。

那么,养老管家是如何为老人们提供服务的呢?主要是明确了8项养老管家的服务内容。“幸福养老管家”始终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个性化精准服务为基础,打破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局限,建立起“幸福养老管家”服务清单。同时,依托智慧民政平台,搭建幸福养老管家系统,通过“一机在手、需求点单、链接服务”的便捷模式,构建起服务对象、服务资源、服务团队、服务需求的数据库,实现老年人生活需求与服务资源的精准对接,并提供分类服务。在保障政府兜底老年人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将服务延伸至社会上的广大老年人,而且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提供服务。

此外,“幸福养老管家”以保障老年人安全为服务原则,建立上门探访关爱机制。“管家”每周都会对所在小区的独居、空巢、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进行入户探访,同时对涉老项目和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入户监督回访。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聚焦高龄补贴、老年助餐、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老年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记者 王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