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车、秧歌、“四片瓦”……在阵阵喧天的锣鼓声中,大通县浩浩荡荡的社火巡游队伍来啦!传统的非遗融入地道的社火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在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现场记者看到,花车上,大通县标志性景观和特色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大通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随着花车的行进,各个方阵也依次亮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秧歌、胖婆娘、锣鼓”方阵,40位表演者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手持彩扇和锣鼓,欢快的秧歌舞和激昂的锣鼓声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
紧接着,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四片瓦”表演方阵向市民走来。舞者们手中握着用骆驼骨头制成的四片瓦状道具,随着灵动的舞姿,手中的四片瓦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大通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在大通社火舞蹈节目中最具特色,其流行于黄家寨镇黄西村和黄东村,是大通县社火舞蹈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统舞蹈。表演时以模仿青蛙的形体动作为主,忽而直立、忽而蹲下,忽而大跳、忽而小跳,姿态灵活多变。表演者手中瓦状的骆驼骨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像极了池塘边、麦田里“呱呱”的蛙鸣,形象化地表现了舞蹈的对象。
随后,“滚灯”“掌灯花篮”“霸王鞭”等方阵也依次登场,每一个方阵都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特别是“龙、狮”方阵,巨龙和雄狮在舞者的舞动下栩栩如生、气势磅礴,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近年来,大通县以创建“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契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开阔的发展视野、优厚的社会环境,昂首迈上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河湟文化塑魂,以创新发展铸骨,承续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积淀,书写着新时代河湟文化的内涵,同心共绘“一城山水、大境通达”的壮美画卷。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