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2月14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西区1.77亿元兑现民生账单

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 通讯员 熊炜炜)记者从城西区获悉,2024年城西区投资1.77亿元,实施了八大类20项民生实事项目。一项项民生实事,从年初制定的民生实事“清单”到年末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城西区用力夯实民生底色,稳稳托起共同富裕幸福梦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城西区始终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创新打造城西区人力资源市场暨零工市场,建立起“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互助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着力整合富余劳动力资源,推进两地资源信息共享。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跨区域招聘会等招聘活动118场,提供岗位7464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05人,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7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2.63%。扎实做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巩固提升“夏都月嫂”“西宁雄瑞保安”等服务品牌,劳务品牌带动就业8000余人。

精准扶弱济困,去年城西区继续坚持“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弱有所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累计发放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金1309万余元。提升就业困难人员服务质效,针对失业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全程跟踪”的链条式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焦辖区低保、低收入、特困、孤儿等特殊人员,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坚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去年城西区新增1所民办幼儿园,确保区内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为100%。通过采取扩充教室、增加班额等多种途径,一年级开设101个教学班,全力满足辖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扩容下沉医疗资源,城西区在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上,坚持扩大供给与提升服务质效并举,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康养意识并举,高标准新建医疗卫生机构2家、率先打造6个社区联合门诊,积极探索医养康养新路径,打造涵盖69家中医医疗机构的“15分钟中医服务圈”。推动托育服务规范化,创建知名托育品牌;建立残疾人康复设施,配备多功能医疗器材,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去年,该区实施了多项“里子工程”,对辖区6453套59个老旧小区楼本体及基础设施和9个小区危墙进行维修改造。构建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治理新模式,成立“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安居调解室”,组建“物业医师团队”。在青海昆仑智能算力中心的基础上,对11个应用场景实施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