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5年2月14日
社区周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出务工
这几种“坑”不要踩!

近日,一些市民致电晚报热线询问,春节过后他们准备外出务工,但在往年务工过程中大家时常会遭遇不少岗位、薪资与承诺不符,不按时结算工资等情况,为了避免产生麻烦和纠纷,在务工前需注意哪些?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此提醒大家。

●虚假招工、实为诈骗

个别中介机构或企业以“高薪”为诱饵,向你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或是直接收取培训费用。当所谓的“培训”结束后,相关机构或企业无法兑现承诺,或推荐就职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你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或投入高价培训费用,但没实现就业的情况。

提醒:选择正规的招工平台和渠道。不随意相信张贴的高薪招工信息,不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业务,如遇需提前缴费的工作要慎重,不要轻易缴费。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最有力的证据,为减少劳动争议,应要求用人单位及时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要在空白的劳动合同上签字,双方签字盖章后应妥善留存一份合同。

●网络兼职 刷单诈骗

伪装成企业招聘人员,利用各大招聘平台广撒网,邀请求职者做简单任务并给予奖励。取得求职者信任后,骗子要求加大任务金额,接着以未达到任务量或程序出问题等各种理由,要求其继续转账刷单,为了收回之前投入的本金,求职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刷单套路无法自拔。

提醒:对“轻松赚钱”“高额返利”等宣传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利;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凡是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兼职,立即报警并保存证据。

●拖欠工资、辛苦白付

欠薪问题屡见不鲜,因工程无法支付或故意拖延克扣工资等原因,导致务工人员无法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索薪艰难的。

提醒:签署劳动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其中关于岗位和工作职责、工资、结款方式和期限、保险等内容,确保各项要素齐备,关于薪资及支付方式和期限等都有明确约定。开工后留下与工作相关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作照片等证据,以便在维权时能拿出证明材料。一旦遭遇欠薪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部门举报或者投诉;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通过“西宁市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小程序反映,交由相应部门处理。如单位给您打了欠条,可向当地法院起诉或申请支付令,若不清楚具体的法律操作,也可到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咨询。记者 俪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