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5年2月21日
热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AI同事”是来抢饭碗的吗?

近日,深圳70名“AI公务员”已上岗,“他们”干得快、错得少、还懂得多。此事迅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并冲上多个平台的热搜。记者发现,这并不是“AI员工”首次上岗,不少企业早已引入“AI员工”,有的“AI员工”还因贡献突出在企业年终表彰中获奖。对于身边的“AI同事”,你会产生焦虑吗?专家称,不必过于担忧。

深圳70名“AI公务员”上线

深圳福田区近日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包括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工作范围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包括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工作场景。

比如,“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AI招商助手”让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分析时间缩至分钟级;“深小服”使数智党务工作者覆盖党务咨询、流程规范各项业务,覆盖全区全体党务工作者;“AI任务督办助手”的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据介绍,这些“AI公务员”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

万科“AI员工”获年度最佳新人奖

2021年12月20日,时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祝贺‘崔筱盼’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崔筱盼”是万科首位数字化AI员工。郁亮介绍,“崔筱盼”于当年2月1日正式“入职”。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很快学会了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中石化“AI员工” 选油品报价啥都会

今年1月18日,中国石化正式推出首位“AI数字员工”,并在广西南宁新阳站等全国31个省市加能站,同步试点上线。

“你好!我要加95号汽油,请问油价是多少?”中国石化南宁新阳加能站加油机的大屏幕上,一名“数字员工”迅速报出油价,并提示客户加油。加完油后,根据客户的旅游咨询,“数字员工”给客户规划了加能站附近的旅游景点,不但能和客户交流对话,还能解答疑问、引导操作等。

中国石化“AI数字员工”的背后,是强大的算法和算力支撑,可以记录和分析消费偏好,精准高效解决客户诉求,显著提高服务效率。

小鹏AI人形机器人去年进厂实训

去年11月6日,小鹏汽车在广州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

据悉,Iron机器人以真人1:1的比例打造,身高达到178厘米,体重70公斤,在动作执行和物体操作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精确度。

Iron的“大脑”采用了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这颗芯片拥有高达3000T的算力,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像人一样进行思考、记忆,并自主控制手脚活动。目前,Iron机器人已在小鹏汽车的广州工厂投入实训,主要参与小鹏P7+车型的生产流程。据小鹏汽车官方透露,Iron未来将主要聚焦于工厂自动化、门店服务等领域。

“AI公务员” 要抢人类“饭碗”? 专家:不必过于担忧

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AI员工”?他们是否会快速抢走人类的工作岗位?随着AI的逐渐推广应用,不少网民也提出了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AI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未来,更多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将会引入AI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于“AI公务员”是否会抢了人类工作岗位的问题,王鹏认为不必过于担忧。虽然AI的应用可能会对某些传统岗位产生影响,但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例如,AI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持。同时,AI的应用也会促使人类转向更高价值的工作岗位,如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

2月18日,从事AI软件研发工作的专家高桓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你的工作比较机械,而且工作结果不是很敏感,会有被AI取代的可能性。比如基础性文员、实习生从事数据整理类工作等,这类相对单调的工作被AI取代的概率比较大;另一类工作如果结果较为敏感,如银行账户审核、合同审核等。这类工作AI会从助手的角度辅助大家提高效率,并不能取代大家的工作。”高桓说,综合看,目前的AI技术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效率,完全取代人的情况只存在于少量场景中。

针对“AI或将取代人工”话题,高桓认为:“短期内AI还是很难取代人,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比如自动驾驶开车,如果发生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保险如何理赔?这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AI的进步是趋势,大家应该拥抱AI,让自己成为一个使用AI提升效率的人,利用AI使自己成为超级个体。同时,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协作这种信任关系的构建,是很难用AI取代的。大家应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重视软实力的培养。”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