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娟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沿着时间的轨迹,翻开过去一年西宁市城中区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日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篇砥砺前行、收获满满的精彩篇章。
2024年,在城中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完成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
保持政治定力
突出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紧跟紧随的坚实步伐和自觉行动。
严肃政治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向区委请示报告25次,明确年度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1+8”工作机制,制定“两单一案”,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瞭望哨”队伍建设和“一刊一微”人大宣传阵地管理。
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召开党组会议16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8人次、人民陪审员130人次,推荐补选出缺的省市区人大代表33名。常委会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全域联点要求,在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大局中增添履职成色、奏好人大和音。
在勇担监督主责中
凝聚发展合力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听取和审议审计指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地方债务管理专项报告,有序实施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综合监督和2024年度区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专项监督,依法审查批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决算和调整,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粮食安全、消费服务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视察调研,对全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专题询问。
助推社会高水平治理。坚持会前学法制度,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让常委会履职行权的程序和过程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精神。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青海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青海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2023年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调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视察区监察委员会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情况,视察区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检察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有力维护了法治统一。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通过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西宁市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5条,新增总寨镇新城社区、礼让街街道七一路西社区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宽了辖区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督促责任主体推动我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年初广泛征集项目建议形成候选项目并在区人代会上票决产生年度项目,年中调研、年末视察项目实施情况,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年底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年初票决产生的20个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满意率测评,满意率达96%以上。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面延伸至镇街人大层面,各镇街人大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94项,投资额570余万元,一系列项目实施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组织开展医疗保障、全民健身、社会救助、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工作专题询问应询承诺事项落实工作视察调研,根据区委主要领导批示对停车难问题进行“微调研”,关心关爱困难人群和医、食、行等民生工作得到有力推动。
在发挥代表作用中 激发民主活力
拓展代表履职代言平台。落实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推进人大代表参与区人大专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重要会议和活动112人次。建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代表活动经费管理、行业人大代表联络室运行等机制,开展“主任有约”“代表接待日”“居民议事会”等活动52次,企业家、教师人大代表联络室轮值开展主题活动7次,有效回应盘活闲置楼宇、师生心理健康等区委关注、社会关切。组织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参加“代表进网格 有诉必回应”活动,协调解决问题431件,捐资赠物价值52万元。
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建立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前沟通协调、审核查验把关机制,明确办复时间、质量要求,邀请提出建议的代表实地查看建议办理进度,了解建议办理的真实情况,为完成建议办理打下良好基础。区级领导带头督办领办“共享供应链资源”“规范管理电瓶车充电桩”“加强消防安全防范”等重点代表建议6件,督促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办出实效。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53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答复,代表满意率为100%。
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组织129名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参加履职培训,课程中安排党性教育片、“人大代表讲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代表理论修养和履职水平。开展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截至目前,届内190名区人大代表回选区述职率达88%、42名市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述职率达95%,把好了选后监督关。
在打造“四个机关”中
锤炼履职能力
强化党建引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促进党建工作与人大履职深度融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37次,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入格、一网兜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帮”活动慰问困难群众40名、志愿服务61次,协调推动小区停车困难、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
推动严管严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若干措施,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统筹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持续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在减负赋能增效上见真章。完成区人大常委会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
提升整体质效。牢固树立人大工作“一盘棋”思想,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调研、工作监督等活动,与“一府一委两院”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定点指导机制,注重加强对各镇街人大工作业务指导。注重与省内外人大互学互鉴,以“他山之石”破解制约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利用城中区人大微信公众号、委员代表联络群、镇街人大工作群等主阵地,宣传人大工作实践和代表履职风采,编发《城中人大》4期,围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积极参加省市座谈会活动,做好区级层面学习讨论工作,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城中区实践。
山河锦绣,华章日新。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步伐永不停歇。新的一年,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必将在服务中心大局、彰显人大作为上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再立新功,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宁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