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北区将把拼经济、促发展作为主旋律,全力拼出发展加速度,奋力推进“首善之区”生态宜居幸福城北建设。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力争更好结果;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北川河、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能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市定目标。锚定上述目标,2025年,城北区将结合“克难攻坚”“破冰攻坚”清单,推动改革与发展互促共融,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扛牢生态保护责任 激发环境活力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提升林(草)管护和水土保持能力。实施景观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打造“北城花海”。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整治“四乱”问题。实施煤改电2477户、66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等清洁取暖项目。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青藏高原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建立碳普惠体系,开展零碳工厂、零碳校园、零碳社区等建设。
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激发经济活力
推进城北区现代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提升项目、蓝莓全产业链现代观光都市农园、慧丰冷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集配中心等项目,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西钢、西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支持青海物产集团、青海长丰集团等企业实施信息化、数字化项目建设。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积极对接行业头部企业,争取更多算电协同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城北区绿色算力交易服务平台,全力实施独立储能、200MW千乡万村驭风等项目,加快推进三江源大数据中心、青海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建成云、超、智一体算力中心(一期)工程。
聚焦“文旅强区”,持续推出“八趣”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集沉浸式体验旅游、青海特色文旅产品集散中心、美食娱乐街区融合的文旅商业综合体,促进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构建“大文旅”格局。
深化“五区”建设 培育和发展新动能
推进创新创业活力区建设。打造政策、项目、业态聚集的科创阵地,建成投用北川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科技产业培育发展全周期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头部企业入驻城北区,建设“立足城北、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省级创新区”。
推进“趣浪城北”特色旅游区建设。制定《“客入青唐”文化旅游引流激励兑现工作机制》,构建以引资、引智、引商为主的文旅产业招引生态。持续做好豹街、西川欢乐谷等火爆出圈旅游形象的提质增效,打造全省“农工文旅商贸精品旅游街区”。
推进现代商贸物流服务核心区建设。聚焦“五大市场”业态,积极培育“五大市场”。发挥“数字钢材贸易联合总部”效应,对接辖区更多钢材生产、贸易龙头企业入驻。
推进青藏高原康养先行区建设。以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为支点,全力做好康养社区、康养特色街区等建设工作,布局智慧药房,推广热熥、煳儿美、优杰等中藏医康养服务,构建集健康养生、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链。
推进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发挥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孵化更多绿色低碳农畜产品,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
深挖消费潜力 激发投资活力
依托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形式多样的让利返利、打折优惠活动,稳定大宗消费、提振传统消费。深入挖掘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基础消费,加快培育数字、绿色、智能、文旅、体育等消费新热点。推动豹街、沈那遗址公园、西宁“四馆”等形成联动,打造豹街、北川青唐城嘉年华小镇、吾悦广场“商圈步行街+生态研学+高原康养+文化体验+户外休闲+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全力做好优势资源的宣传和推介。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康养经济、露营经济、夏日亲水经济,以“趣浪城北”热度带动消费,吸引更多首店和知名连锁品牌落户北区。
推进城市更新提质 乡村面貌改善
实施朝阳西路延长段(天津路—魏家庄铁道口)道路提升改造项目,维修整治北川河西路(门源路—天津路)路面。启动实施更大规模的62个小区11780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小区品质。打造北川河湿地公园城市亮点片区,以小规划、小方案、微改造提升盐庄平房区等街区品质,重塑片区特色活力。实施大堡子、二十里铺、马坊等片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双苏堡村农村公路病害整治项目,全力推进申报马坊、西杏园、二十里铺、莫家庄等4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2个续建新村建设项目,启动莫家庄新村二期、孙家寨新村二期建设项目,提升村民居住品质。
聚焦民生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
以省市联动打造北川创新创业活力区为契机,开展多层次创业培训、多领域创业大赛等活动。深化政产教融合,健全“项目+企业+高校+人才”的创新要素协同机制,加强科技创新链整体效能。打造城北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就在北区”零工驿站、零工共富小站,最大程度方便劳动者求职,提升就业成功率。
加快实施小桥大街小学改扩建项目、第二幼儿园配套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吾悦时代幼儿园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光明小学等学校设施改造项目,高标准推进陶昕学校初中部纳入西宁虎台中学优质教育集团配套建设。
持续加大中藏医医药事业的投入,着力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名医名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在马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城北区“示范中医馆”。(记者 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