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5年3月4日
视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配助听器不能图便宜

目前老年性耳聋位居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占比超过50%。这种因机体老化导致的听力减退是不可逆的,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可以帮助老年性耳聋人群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当前市场上的助听产品种类繁杂。专家提醒,如果助听器选配不当,可能导致二次听力损伤。老年人应到正规验配机构进行检查,并选购具有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

烦恼

家里交流全靠“吼”

前不久,年过七旬的陈大爷在女儿的陪同下,到同仁医院耳科看“耳背”。“我爸现在这嗓门太大了,让他告诉我家里的Wi-Fi密码,喊得恨不得全楼的邻居都能听得见。”因为交流“困难”,陈大爷的病情是由女儿代为描述的。

这种全靠吼的交流方式,不仅对陈大爷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周围邻居有时候也会过来敲门提醒“声儿太大了”。其实,和陈大爷情况相似的老年人有不少:和亲朋好友聊天时经常打岔;要求对方不断重复说过的话;说话时嗓门越来越大,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在吵架;看电视时要将音量调到最大才听得清;回答问题敷衍含糊,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下降……

同仁医院耳科主任李永新直言,这些现象在老年人群中并非个例,都是听力损伤的表现。《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30%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就上升至约50%。

警惕

低价产品打“擦边球”

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是帮助老人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常用方式。在我国,助听器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即属于对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记者走访发现,实体助听器销售门店有助听器验配师提供服务,给出的产品报价一般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因为实体店销售的助听器价格过于高昂,不少老人及其家属转而在线上选购低价助听器。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用“助听器”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无需调试、买来即用”“直接佩戴、智能降噪”等广告语随处可见,这些商家都称其销售的助听设备可以免验配、免调试,且价格大多在数百元甚至更低。

还有些网售产品打起“擦边球”。例如一款售价400余元的“骨传导助耳听一体机”,其商品关键词包含“老人耳聋耳背”“助孝”等字样,销量突破2000件。但当记者以家中老人需要选配助听器为由,详细询问该产品的用途时,客服却答复称其销售的并非助听器,而是拾音耳机,可以连接手机听音乐、打电话。另一款售价600元的“骨传导辅听器”的情况也类似,客服介绍其产品为助听耳机,只是一种辅助产品,且无法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认证。

“这些产品的原理就是‘大喇叭’,通过放大音量的方式让使用者听清。”单女士拥有国家三级助听器验配师资格,她表示,这种“声音放大器”在放大使用者需要获取的声音信息的同时,也会同步放大噪音。长期使用这类产品,会导致使用者暴露在高噪音的环境下,进一步导致残余听力的损伤。

而专业助听器是通过数字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分频段处理,可以根据使用者听力受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音频波段上进行补偿,有一定过滤噪声的能力。单女士说,越早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听力衰退就会越慢,“一些老年人长期受困于听力障碍,言语识别和理解能力就会下降。对比听力测试数据相仿的两位使用者,长期佩戴合适助听器的老人对言语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明显强于没有进行任何干预的老人。”

释疑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在劲松附近的一家助听器门店,记者遇到了76岁的赵大爷。他因听力下降,已经佩戴助听器近4年。最近,他发现自己听力又下降了,希望重新调试一下。现场验配工作人员一番测试后说,赵大爷的听力衰退等级已接近重度,需要将助听器调试至最大功率。而像赵大爷这样有调试需求的顾客,门店每月都要接待几位。

对此,一些老人发出疑问:“戴助听器怎么越戴越聋”?对此,李永新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内耳毛细胞凋亡势必导致听功能下降,这与是否佩戴助听器无关。而佩戴助听器后,听觉信号仍能源源不断地向中枢神经输入,这些信号会刺激一种营养物质分泌,对内耳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减缓听力的衰退过程。如果长期没有声音输入,大脑会认为这条信号通路不复存在,也就不再向其供应营养物质,反而会导致恶性循环。建议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就要尽早使用助听器,以维持听觉功能和大脑言语中枢的功能。

单女士接待过一位老年患者。在佩戴助听器的10年间,老人的听力仅下降了大约10分贝,“衰老毕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器具的辅助,尽可能帮助这些老人听得更清楚、听得更久。”

使用指南

验配流程严谨

就像配眼镜前需要进行验光,助听器在使用前也要经过专业调试。“助听器的验配更复杂、难度更高,更需要高技术水平的验配师进行操作,患者和家属都应该更加重视。”李永新说,助听器验配有严谨的流程——要进行病史咨询、外耳道的检查和系统的听力学测试,验配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需求,推荐适合的助听器,调整助听器的各项参数和功能。同时,患者也要注意定期评估、复诊,配合使用和康复指导,这样才能发挥助听器的最佳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助听器的验配并非一劳永逸。它也有“保质期”,需要根据使用者听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调试保养。

循序渐进佩戴

助听器在佩戴初期,通常需要1至3个月的适应期,建议先在安静环境下每天从使用2至3小时开始逐渐延长,直到每天能稳定使用8小时以上,再过渡到嘈杂环境中使用。同时要注意助听器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注意防水防潮。

在佩戴助听器的适应期,家人要予以配合,每天可以和老人多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尽可能放慢语速,并指导老人聆听生活环境的各种声音,提升大脑对声音的敏感度。这样,可以在顺利帮助老人度过助听器适应期的同时,同步提高言语的识别率和反应敏感性。本报综合消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