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白糖系列期权正式挂牌交易,整体运行平稳,符合市场预期。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白糖系列期权首日运行与常规期权相比几近一致,并未出现背离行情,隐含波动率曲线扁平化,符合市场预期;可以看到,短期期权相对常规期权来说,能有效弥补流动性不佳、风险工具不完善的缺点,未来对进一步提升市场定价效率起到更加积极作用。
记者从郑州商品交易所获悉,截至3月3日收盘,白糖系列期权2507合约合计成交近1600手,成交额超64万元。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金融工程分析师范沁璇表示,白糖系列期权首日交投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特征,隐含波动率曲线扁平化,深度虚值合约异动明显,整体运行符合市场预期。
中衍期货有限公司投资咨询部研究员王莹告诉记者,通常来看,短期期权与常规期权无异,除了到期日不同,波动率等也较一致。
本次推出的白糖系列期权是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工具,根据现行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交易管理办法》中有关交易、行权与履约、风险管理等规定,系列期权、常规期权同步适用。
徽商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期权分析师李敏向记者介绍,白糖系列期权与常规期权均是基于同一标的期货合约挂牌的期权,属于新增“合约”,因而按照同一品种的原则进行参数管理。根据期权交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系列期权手续费收取标准、最大下单数量、询价限制均与常规期权相同,且与常规期权实行合并限仓。可以看到,白糖系列期权作为常规期权的补充工具,填补了常规期权到期日无法覆盖的空白月份。
此外,多位分析人士对短期期权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定价效率等也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未来短期期权将更好满足各类风险管理需求。
短期期权将更加方便企业进行灵活套期保值。在王莹看来,短期期权推出后,基本每个月都有到期的期权合约,对套期保值企业而言,选择将更多样化,还能弥补合约流动性不足的缺陷,非主力合约的期权成交量偏低现状也会有所改变。
据悉,短期期权在境外市场已普遍存在且较为成熟,对进一步促进期权交易活跃度,满足企业连续性风险管理需求等有明显积极作用。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