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3月9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西宁,四季皆可游
——探秘西宁“避暑旅居”魅力系列报道之四
海龙 摄

天赐“凉”缘,亦赐“凉”机。每至炎炎夏日,西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凉”资源,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掀起一波又一波旅游热潮。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气象旅游发展报告(2024)》将西宁评为“避暑旅居”类气象旅游指数定标城市,这一至高荣誉,使得西宁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旅游胜地。每年七八月,当全国诸多旅游城市深陷“战高温、斗酷暑”的焦灼时,西宁却以其宜人凉爽的气候,成为游客们心之所向的避暑天堂。

西宁,“世界凉爽城市”“中国夏都”名气大

“世界旅游名城”“全国十大网红旅游城市”“避暑旅游十佳城市”……近年来,凭借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特点,西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世界凉爽城市”“中国夏都”名气越来越大。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避暑经济,作为一个城市品牌的‘世界凉爽城市’,游客对西宁的向往,绝非仅仅着眼于‘凉’,更是钟情于‘游’,追求一种‘认同感’,这是对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深度追寻与热切向往。”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在旅游品牌塑造之路上,始终秉持“外塑形象、内练真功”的理念,深耕细作。在城市品牌中,巧妙融入“清凉、清净、清心”的深邃内蕴,不断挖掘、整理与提炼清凉夏都、避暑夏都、休闲夏都、生态夏都等主题。

当下,西宁已基本构建起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元融合的“中国夏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在这里,游客既能沉浸于古老民族宗教文化的神秘氛围,也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可投身于广袤的自然生态景观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深入乡村,体验质朴的乡村生活,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更能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中,探寻历史的脉络,品味文化的醇厚。

在西宁,四季皆可游

西宁市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度挖掘四季特色旅游资源,精心构建起春赏丁香、夏享清凉、秋览美景、冬沐暖阳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屡屡荣登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尤其是在2024年秋冬旅游市场的开拓进程中,成果斐然。梳理出全市及周边地区147项秋冬精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特色旅游资源库,为旅游产品的创新筑牢坚实根基。针对不同客源群体,借助智慧旅游平台大数据分析、广泛开展问卷调查等多元方式,深入探究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目标客群的消费习惯与产品需求。精心策划推出6大类61项特色活动,如“在西宁”秋冬文旅嘉年华等,成功打破旅游淡旺季壁垒,实现旅游热度的四季持续高涨。

在全省生态旅游布局中,西宁市积极融入“一芯一环多带”战略,全力以赴推进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集中承载区建设。通过开通多条旅游专线,将城市与周边景点紧密相连,为游客出行提供便捷通道;举办系列精彩纷呈的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西宁旅游魅力。在此过程中,“一芯”服务保障“一环多带”的功能愈发显著。与此同时,豹街、下南关街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变身为文旅商融合消费新地标,丹噶尔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西宁的文旅消费场景,为游客带来更为多元、独特的消费体验。

文化活动同样是精彩纷呈、亮点频出。2024年,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精心策划推出14大类39项共计2000余场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一场场文化盛宴,为广大市民游客奉献了别开生面的视听享受,累计吸引510万人次参与其中。“图文博美”智慧四馆建设稳步推进,麒麟湾、南大街城市书房建成开放,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静谧的阅读空间与文化交流场所。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创新性地推出夜读、夜校、夜游、少儿美育等特色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与活力。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旅演艺创新融合成效显著,成功举办10余场“文旅+演艺”活动,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有力拉动了餐饮、住宿、景区景点全链条消费,为西宁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西宁,四季皆可游!西宁正以坚实的步伐,全方位、深层次地丰富“中国夏都”内涵,全力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名片,向着更高的旅游发展目标奋勇迈进。(记者 张艳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