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分秒必争、步步不让,全员行动、全速行动。随着新一年工作步入正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生物园区)招商引资“追春”忙,正以奔跑姿态开启新一年。
从2月17日至22日,生物园区主要领导率团赴深圳、珠海、合肥等地招商引资,对接重点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宣传推介生物园区。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源于对当前招商引资形势的清醒认识,凸显着园区以项目提升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充分展现了生物园区“坚定信心、实干争先”的鲜明态度。
今年,生物园区将持续创新“管委会+公司+基金+平台+协会”招商模式,从“资源、服务、企业、市场、政策”五端发力,全力实现招商引资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在顶层设计方面,园区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招商项目动态储备库,制定全员招商方案,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同时,根据项目谋划及在谈项目库,按月赴省外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对接符合园区产业方向的企业。
为挖掘招商潜能,园区依托中藏药企业聚集、产业链较为完善优势,对接龙头企业,开发高值化生产的项目及企业,并通过落地企业的“穿针引线”,牵引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产业链群。依托极地基金和即将设立的青海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开展基金招商,加速产业集聚。借助平台、协会等园区资源,推进多元招商方式。此外,还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入驻率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强化与省药监局的合作,制定“4+2”工作机制方案,为医药企业提供便利。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积极参加各类产业活动,展示推广园区特色产业,吸引外省企业入驻。
在优化服务促进项目转化上,园区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深入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清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