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3版)“虽然短时间内封闭施工给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但从长远考虑,补齐城市地下管网短板,推动解决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燃气管网事故等突出问题,这是造福百姓、保障城市健康安全运行的好事情、大事情。”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抢天时应政策护民生,此刻开工正当时!
当城市的“病症”被确诊,那么何时“手术”成为关键问题。选择此刻开工,正是综合考量了多方面因素后,必须推进的一项工作。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网的隐患越来越多,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压力与日俱增。自2021年起,西宁市就开始深入排查管网运行情况,分年度制定改造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十四五”“十五五”正是接续发力、集中攻坚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从气候条件来看,西宁冬季气温低,12月至来年2月期间,管道基础、结构层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就像在冰天雪地中盖房子,根基不稳。所以抓住有利时间段进行施工颇为重要。同时,为保障中高考、环湖赛等重要节点,避免影响学生出行,施工时间必须精心规划,此刻开工,避开了许多关键节点,为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全力支持各地区开展地下管网改造,提升城市“里子”质量,改造项目要加快进度并发挥质效。此刻开工,正是顺应政策要求,助力城市更新改造。
多管齐下织“新网”,尽快还路于民
为争分夺秒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求已开工的东关大街等8个管网改造项目早于公示时间通车运行,尽早还路于民,西宁各部门全力以赴。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各类市政管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避免重复开挖建设,各相关部门通过发挥集中联审工作机制,强化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方案论证,分段分幅全力保障出行需要,减少大规模长期间封闭施工路段;科学调整公交运行线路,联合高德、百度地图优化出行线路导航,省市交广台定期播报提示,交警部门加大施工路段信号优化和警力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施工前相关部门对沿线小区、单位、商户进行全覆盖调研,摸清市民需求,制定“一路一策”交通组织方案,合理预留便民通道及绿色通道、应急通道,规范设置各类标识牌。同时,紧盯管网更新改造的关键环节,将“零破坏”作为目标,规范项目审批、施工组织、过程监管等全过程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规范。
同时,建设部门主动公开项目进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解决市民诉求,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相信在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推动下,我们将迎来更加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
我市将紧密结合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民之所盼,加快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进程。通过实施多种举措保障老百姓出行,全力疏通城市地下“生命线”,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得实实在在,把暖民心的事办得细致入微,把顺民意的事办得周全到位。
(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