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5年3月18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挑大梁勇争先 五区两县这么干

时间无言,实干有声。

三月的西宁处处充满生机,而比季节更动人的,是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实干争先,锚定目标不放松,敢作善为抓落实的奋斗场景——广袤田畴,农业经济上演“动力变革”,沃野刷新“绿色底色”;林立园区,工业经济绘出“昂扬曲线”,区域发展空间释放;项目现场,施工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既是省委对西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市委对省委作出的庄严承诺,吹响了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加油干的冲锋号。

如何将省委的关心支持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和实绩实效?如何将市委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如何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在赶超中激发动力?

说一千,道一万,挑大梁、勇争先,贵在力行、重在创新,唯有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才能遇到更美风景。

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就在前方。

连日来,我市各县区在深刻理解省委对西宁工作的肯定中增强底气,在深刻领会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中扛牢责任,在聚力打造“五个之城”的具体实践中实干争先,在持续营造全面从严治党的浓厚氛围中干事创业,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通县将加快推动高原冷凉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6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北川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园,全力打造农业示范点。健全完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体系,打造大通北川种业谷,在打造数字赋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示范县上实现高原高品质。健全全省工业强县功能,全力打造具有全国核心竞争力的绿电铝生产基地“高原铝谷”。探索全省文旅热县路径,写好“长城+”文章,优化布局新型旅游服务中心,培育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农体文旅商”的长城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打造全省明长城旅游示范县。做好灾害防御保障工作,完成新庄塔尔下沟等4条沟道治理,提高河(沟)道抵御洪水能力。完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及77处自动雨量站的巡检维护,确保汛期站点上报率达到100%,打造全域自然灾害防御示范县。

湟源县将做好“两山”转化湟源实践。扎实推进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大力发展沙棘、树莓等高值化利用产业,有序推进冷冻储藏运输一体化建设,努力走好生态产业价值转化新路径。走出“输出地”建设湟源路子。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精”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下大力气做好“高原高品质”增值文章,助力产业提质与富民增收“双向奔赴”。塑造“目的地”建设湟源品牌。推出非遗观光游、民俗体验游、小吃品鉴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更良好的服务体验,带动人气旺起来,业态活起来,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打造“强村富农”湟源样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各类和美村镇和以工代赈项目,纵深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深入实施“医养结合”,夯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坚定不移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更多“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城东将深化全省社区精细化治理创新示范区创建,发挥“石榴籽邻里互助会”社会组织作用,全力推动群众自治体系更加成熟。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效,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和“十项行动”,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推动“东城·共富工坊”提质扩面,积极打造农村领域示范点和一站式文化旅游体验场馆,不断推动富民增收。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盘活闲置资源,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全覆盖推进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打造“零碳充电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青海礼物”产业化发展基地落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整合文创、非遗手作、老字号、农特产品等资源,打造一站式伴手礼旗舰店,带动东区乃至全市、全省文旅产业和消费市场发展。

城中区将借助“青洽会”“西博会”等平台,做好新兴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旅产业精准招商。重点推介水井巷中央商务区、南门大世界等8个重点项目,全力推动“金融+、文化+、数字+”等新业态落户。坚持项目投资联合攻坚作战,推动58项重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排水管网更新改造等6项超长期国债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深化Ego Park生态文化艺术街区内涵,完善“莫家沟莫名湖”文化艺术区功能,倾力打造“近郊游”“乡趣游”等消费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强化与辖区“一委一园”协同合作,构建创新引领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以“飞地”形式提升改造总寨塬、泉尔湾垣农业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等6个涉农项目。推动商贸流通、批零住餐等行业赋能发展,扩大水井巷·巷中井影响力。

城西区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服务保障作用,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深化“无废城市、宁静城区”建设,着力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全省绿色算力发展大局,巩固放大智算中心、甘霖融创中心、文旅产业中心先发优势,推进算力算法全产业发展。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实做好城市更新行动,深化“12+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支撑全市、服务全省,着重强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聚焦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双满意”品牌创建,积极建设近悦远来人才高地,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聚焦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化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11个特色场景应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健全安全生产领域监测预报预警机制,深化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城北将建设北川创新创业活力区。聚焦产业兴链、人才活链、服务强链,搭建活力young谷平台,投入运营科创综合体,聚力打造高端人才创新聚集地、产业工匠创业先行地、科创转化主阵地、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建设“趣浪城北”特色旅游区。深入挖掘“八趣”资源,谋划集散、消费、产业、展示“四个中心”,做强“西川欢乐谷”“青海之窗”文旅品牌。建设现代商贸物流服务核心区。以算电协同为引领,建成全省首个云超智一体算力中心,探索打造商贸物流电商基地,构建功能性、枢纽型、智能化商贸物流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青藏高原康养先行区。大力推进康养适宜技术应用,着力孵化康养产业,打造以康养中心、康养社区、康养特色街区、康养业态孵化为核心的康养小镇。

湟中区将抓住投资消费两个关键,树立抓招商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具有湟中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全力做好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期评估,推动“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引导县域产业集聚发展。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动美丽湟中建设,稳步推进羲源独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绿色能源项目。实施好“三个示范工程”,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梳理盘活一批闲置、低效产业,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开展河湖管护考核,严格落实《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奖励办法》。继续实施民生实事11项,抓实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记者 施翔)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