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也导致了肥胖症的出现。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还成了备受关注的热词。
为啥国家都在喊你管理体重了?目前,各地不少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多学科联合减重等门诊,它们是如何帮患者减重的?适合哪些人就诊?除了到医院就诊,体重管理还有哪些有效方式?
为何国家都在喊你管理体重了?
个人的体重,为什么是一件值得全社会重视的“大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表示: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按照我国对肥胖症和超重的诊断标准,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到34.3%,肥胖症的患病率已达到16.4%。
再看青少年儿童。6~17岁的青少年儿童超重人数达到了11.1%,肥胖症患病率已达到7.9%。再小一点,六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是6.8%,肥胖症的患病率是3.6%。
尽管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比西方国家略低,但是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已逼近西方国家。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若干年,我国人群中肥胖和超重的情况会愈演愈烈。
肥胖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危害,它会引起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等,还会导致骨关节病等。其次,它也会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见的是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肥胖的人和非肥胖的人比,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另外肥胖也和一部分恶性肿瘤相关。
如果我们在短期内有效地减去5%~15%的体重,很多人因肥胖而引起的一些疾病会得到逆转。所以国家让全国人民重视体重,这对我们未来的慢病防控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体重管理门诊
是面向所有想减重的人群吗?
目前,各地不少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或者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这些门诊是面向所有想减重的人群吗?当然不是,减重门诊主要是为肥胖人群提供医学治疗。
根据医生介绍,BMI(身体质量指数)24~28是超重,28~32.5属轻度肥胖症,32.5~37.5属中度肥胖症,37.5~50属重度肥胖症,如果BMI超过50属于极重度肥胖症。肥胖属于疾病范畴,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减重门诊进行医学治疗。那么,这些门诊是如何帮人减重的?
在浙江杭州天水武林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者正站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握住手柄进行身体测试。不到半分钟,医生便可开具一张带有身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等数据的分析报告,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定制减肥方案。前来复诊的董卉说,经过诊疗,她已成功减重了30斤。
定制的减肥方案中,不仅有一日三餐的详细食谱建议,还有清晰的运动指南。医生还会联合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组建一对一的减重规划群,每日对患者的饮食、锻炼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
同样,广东的不少医院也设立了体重门诊。前段时间,秦女士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就诊,经过手术治疗和专业规范的体重管理,她成功地减轻了体重。据了解,该院体重管理门诊整合了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儿科等多个科室。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减重门诊,营养师正对前来复诊的洋洋设定新一期的健康食谱。这份个性化食谱每天有12种以上食物,一天4餐,每餐都精确到克。严格按照食谱执行一个月后,洋洋的妈妈说:“体重降了7斤至8斤左右。”
体重管理还有哪些有效方式?
除了到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中,体重管理还有哪些有效方式?张鹏表示,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同时要睡好觉。
在管住嘴方面,吃饭要坚持七分饱。要小口细嚼慢咽,不要吃那么快。在食物选择方面,要相对素一点,瘦一点,不要太多高糖、高盐、高油脂食物。
其次就是迈开腿。工作中不要老坐着,坐一会儿可以站起来动一动,一般每天至少要有30分钟的锻炼时间,有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