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对拓宽农牧民增收有哪些渠道、如何做好县域城乡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解答。就上述问题,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解读。
1.拓宽农牧民增收有哪些渠道?
答:实施到户产业项目,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民宿经济。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拉面、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牧民就近就业增收。健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牧户增收挂钩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与农牧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牧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模,在农牧区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
2.如何提高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答:推进农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指导有条件的地区优先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进农牧区骨干路网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农牧区客运服务供给。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连锁经营布局县域市场,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村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牧区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废旧家电等回收网络。巩固提升农牧区电力保障水平。因地制宜推动农牧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升农牧区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农牧区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3.如何提升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答:编制完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加强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以人员下沉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牧区地方病、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研究建立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构建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网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加强农牧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妇女、老年人等关爱服务政策。
4.如何做好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答:顺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立足县域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分类有序编制村庄规划,因地制宜推进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其他村庄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未完待续)
(记者 李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