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5年3月26日
热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工作怎么变成了贷款买课?

近年来求职需求旺盛,一些求职者四处奔走寻找工作机会,没想到却踩进“招转培”的坑。部分培训机构借招聘之名,引导求职者花钱培训,有的课程费高达上万元。一些无力承担高额学费的求职者,在“先学后付”的套路中还没上岗就背上了贷款。

遭遇

要入职得先培训 没上岗先背贷款

2024年初,大学毕业不久的小方(化名)想要换一份工作,在浏览某招聘网站时,偶然点开一个弹窗广告,写着“零基础,对设计、游戏、动漫等感兴趣可咨询”,他随即在该窗口登记了个人信息。不久,他接到一通来自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上多称为“达内教育”)的电话,邀请他进行线下面试。对方告诉小方,由于他是跨专业零基础,想要入职必须先培训,合格之后可以帮助他解决就业问题。

起初小方有一些顾虑,一方面,视频剪辑类课程培训费高达27780元,对于他来说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他担心万一不适合或学不会,不仅培训费打了水漂,工作也找不到。“但他们说不用担心,对课程不满意或者中途改变想法都可以随时退课。经济有困难可以申请先学后付,前6个月只要还利息,之后自己学出来了,肯定也赚到钱了,工资完全能覆盖每个月的还款。”工作人员还介绍了部分学员的就业情况,月薪基本在8000元以上,月入上万的也大有人在。此外,达内教育还称会为学员申请就业险,保障学员的权益。

多番劝说之下,小方觉得值得一试,并在对方“手把手”的指导下,通过第三方平台海尔消费金融进行了贷款。学习了一段时间,小方感觉课程干货不多,自己也不想转行,便想申请退课,可多次协商都没成功。

依据贷款合同,小方共贷款27780元,分为18期,前6个月仅需支付利息,每月277.8元,之后分12期连本带利还款,每月2592.8元。他告诉记者,开始只支付利息,他还能接受,后来发现自己无力偿还本息,便联系工作人员希望能够退课退款。从小方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到,对方引导他通过逾期的方式拒绝还款,并称“不会影响征信”,平台知道学员已经没有还款能力了,就会触发代偿机制。不了解借贷业务的小方听从了工作人员的建议。

逾期后不久,小方接到贷款平台的来电,督促他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小方尝试通过小额借贷偿还,却发现自己已经贷不出钱了。此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再三和达内教育协商退课退款。对方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依照合同内容,中途学员因自身原因强势申请退费,属于单方面违约,需收取25%的违约金,并最低按照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收取学费。课程只要开始学习,最低10800元一个模块,即小方至少需要付17745元才可进行退课退款;第二种方式是坚持学完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若最终未能成功就业,根据就业保险可申请理赔,从而弥补损失。

小方通过12345热线投诉,反复协商,最终达内教育同意退课,但小方需赔付15000元违约金,同时达内公司退还小方已经支付的4期本金,小方就此结清与第三方平台的贷款。但截至记者发稿,小方仅收到8133.37元退费。粗略计算后,小方才发觉自己“亏大了”,不仅损失了近两万元,还在个人信用报告中留下了两条逾期未还款的记录。

体验

招聘网页有蹊跷 线下力推高价培训

在某招聘平台上,记者看到了达内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包括文员、淘宝打包员、抖音运营等各类岗位数十个,每个岗位的招聘人数都在3至5人,总招聘人数达数百人。

记者尝试申请文员岗位,但弹出的页面中,招聘内容变成了“报名培训后可推荐就业该职位”。浏览具体信息时,网页再次弹窗“想应聘这个职位?快来投递简历吧”,下方则是“申请职位”的按钮。可点击之后,按钮又变成了“报名培训”。此外,招聘企业也从达内公司变成了北京英才添翼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英才添翼)。

天眼查显示,英才添翼是一家在山东青岛注册、经营的公司,公司状态为“经营异常”。今年1月15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该企业被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发现,与英才添翼负责人相关联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名为深圳达内为上软件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正是英才添翼的负责人,这家公司则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为一个企业族群。英才添翼与小方遭遇的达内教育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在线上咨询时,达内公司对记者提出的文员岗位情况、哪家公司在招等问题避而不谈。记者多次追问后,一名工作人员与记者电话沟通。起初对方如招聘者一样询问简历信息,很快话题就开始转移。她解释说公司为达内教育,并多次强调,公司有和文员一样坐办公室的岗位,推荐记者从短视频剪辑入手,并表示“小白”也没问题,公司有项目经理手把手带,等掌握技术就可以接项目……一番铺垫过后,话题终于引到培训上:“虽然有人带你,但我们主要和一些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不是完全免费的。”她再三表示不需为培训费担忧,可以“先学后付,前期免费学,拿到工资再交学费”。她建议记者到现场见面详聊。

于是记者按照地址来到达内教育的一个教学点。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司早已不招文员,并表示文员没有发展前景,开始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推销,说如今就业形势艰难,在达内培训的学员都找到了高薪工作。这些培训的费用大多高达上万元,但可以贷款。

为打消记者疑虑,工作人员说,短期花钱学习技能换来的是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成之后公司会推荐就业,并购买就业险,保证百分之百就业,如果无法就业可以退80%学费。对方向记者展示了合同,其中有约定条款:不论培训过程中或培训结束后,如果乙方散布对甲方不利的攻击言论将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

记者了解到,培训机构虽有就业险,却并没有保证就业薪资,求职者花费上万元买课,学完后是否真如宣传的一般找到高薪工作,并不在该公司的承诺范围内。

调查

“先学后付”花样百出 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在社交平台上以“达内公司”“达内教育”等为关键词检索,记者发现大量网友的投诉和退费求助,涉及全国各地的达内分公司、多种课程内容,金额大多超过2万元。此外,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天眼查显示,近年来有不少消费者起诉达内公司的案例。在众多维权中,极少有人全身而退完成退款。

“先学后付”实际上已成为不少培训机构的套路,他们大多宣称零基础、保就业,“边学边接单,学习无压力”,明确表示“包分配”,更有甚者直接在合同中约定“保障学员结课起90个工作日内兼职可赚回等额学费,就业薪资均在8000元以上”。各种宣传天花乱坠,真假难辨,而且维权困难重重。

多位网友坦言,在从求职变培训的过程中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贷款。某网友通过短视频平台刷到可以兼职的公众号,并在小程序里找到了批改作业的兼职,联系后对方却介绍起AI写作,仅需开课费19元,并让她填了一份表格,当时她并不知道那份表格其实是第三方平台的贷款合同,直到逾期违约才发现问题。还有网友反映,自己是奔着“就业保障”去的,也如约完成了培训,但机构推荐的工作质量堪忧,不仅薪资不高,而且入职不久即被开除,培训机构却声称已帮助学员就业,履行了合同责任,后续情况与培训机构无关。

记者了解到,由于消费者与机构签订了培训协议,在维权过程中屡屡陷入困境,维权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