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5年3月30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文科缩减风吹到了高中?

近日有报道称,山西省一所曾跻身“全国百强”的县中,2022年实行“3+1+2”新高考改革前,每个年级20个班级中有3到4个文科班,而如今仅有一个“纯文科班”,即选考科目为“史政地”的班级。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近日表示,该校文科招生的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这势必传导到高中生的文理选择。

实际上,记者采访发现,高中文科缩减目前只是结构性缩减,突出表现在以省级示范高中为代表的名牌高中文科生人数减少,但高中文科生整体仍保持稳定规模。

融合趋势加强

目前,全国将有29个省份落地新高考。

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班,给考生更多选择。比如,“3+1+2”模式下的高中选科有12种组合,“3+3”模式的选科组合则更多。

但多名高中教师告诉记者,即便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仍然存在文理区隔,一般认为首选物理的是“大理科”,首选历史的是“大文科”。选科人数最多的两个组合主要是物化生、史政地这两个“纯理科”“纯文科”组合。理科生人数也始终远超文科生人数。

只不过,当下高中文理科学生人数差距在拉大。

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高中老师表示,其所在高中2023届毕业生中,“大理科”人数占比接近七成,“大文科”人数占比则是三成左右。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稳东等人对甘肃省1922名在读高二、高三学生的调查显示,有的省级示范高中“大理科”学生接近八成。

如果说文科缩减是当下的必然,文理融合则是文科的未来方向之一。

那么,新高考改革带来了多少文理融合的空间呢?

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招生时选科组合限制较少,但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虽然他们报考文科专业几乎不受限制,但却很少有高中文科生报考理工科专业。在选科空间方面,高中文科生仍以传统的史政地组合为主,他们可选的理科科目只有化学、生物。即便高中文科生选考了化学、生物,他们报考的也还是大学的文科专业,以及极少数理工科专业。

“传统文科生选择生物的可能性大于化学,毕竟化学的理科属性太明显。文科生选了生物,在志愿报考时也没有什么优势、劣势可言,因为无论如何选科,最后赋分后都是以总分参与竞争。”娄雷说。

高中理科生则有越来越多的人选考地理、思想政治这两门传统的文科科目。

上述多位高中老师告诉记者,物化政已成为物化生、史政地之后选择人数第三多的科目组合。

其中一位老师表示,“传统理科生选考思想政治,很大原因是思想政治在高考中采取等级赋分制,并不是实际考多少分就有多少分,而是根据学生分数所在的排名进行赋分。选考思想政治的理科生,就可以避开选考生物的理科尖子生,得到不错的分数。”

虽然传统文科考生在减少,但选考地理、思想政治两门文科科目的非传统理科生却在增加。这说明新高考改革让考生的选择更多样,知识结构更丰富。

特色比分科更重要

对于多数高中生来说,最大的难题其实不是文科减少。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信息技术处副研究员魏针对2021—2024年福建省普通类本科层次招生计划进行分析后也发现,四年来选考历史的考生可填报的招生计划整体趋于稳定。

最大的难题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特别是高一下学期就面临选科,很多学生此时还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也不了解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前景。

多项调研显示,越是名牌高中,文科生人数越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稳东等人对三类高中的调研显示,省级示范高中把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的学生比例最低;市级示范高中把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的学生比例有所提高;普通高中把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的学生比例最高。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区别不应该是学历高低的区别,而应该是发展路径的区别。

“但不少的高中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潜能方向,部分高中生缺少职业意识和能力,这也导致学生智能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虽然文科缩减,但不管是大学还是高中阶段,文科都不会消亡,而且会保持稳定的规模。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让学生尽早尽可能准确地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