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24年西宁植物园在国家植物园创建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创建体系机制作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契合发展的强基之路。
政策护航高位推动,筑牢发展根基
2024年省市人社部门创新批准西宁植物园科研单位事业岗位设置。申报的3个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和1个西宁市“夏都菁英”行动计划人才项目全部入选。人才协作的2个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成功落地,为提升国家植物园基本能力,补齐短板提供了坚强保障。
创建伊始,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将国家植物园创建作为扛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责任,发挥生态功能最大化,融入国家发展布局的具体实践。西宁市委发挥领导作用,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市委组织部谋划部署,精准施策,搭建桥梁、现场指导,以东西部协作为纽带,以项目为牵引,为国家植物园创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2024年西宁植物园专业技术人才高端人才占比从22%提升到了30%。
系统统筹机制带动,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始终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对标国家植物园功能,发挥创建体制机制作用,打造协同联动的人才建设格局,实现了人才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为国家植物园创建和建设提供了保障。
紧紧围绕发挥国家代表性、科学系统性、社会公益性作用,坚持找差距强弱项,制定省市联动推进的《西宁国家植物园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在市委市政府亲自部署下,2024年挂职引进博士2人,借助东西部协作“宁宁协作”,扩大柔性引进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常雅军博士以才聚才,衔接南京优质人才资源,引进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团队。把握院地合作创建体制优势,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深化合作,协同开展科学研究;组建6名院士和18名国内顶级专家组成的国家植物园创建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植物园创建;制定《西宁植物园本土人才培养方案》长远谋划,以点带面,培育一批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扎根高原的本土紧缺人才。
产才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通过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积极搭建人才引育留用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与院士团队深化链接,联合开展“青藏特优植物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与西北高原所深化合作,开展“大花红景天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迁地保护和繁育”等项目研究。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同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锚定目标,开启人才建设新征程
2025年,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进入攻坚阶段。西宁植物园将以全面满足国家植物园功能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做好人才文章,打造创新之城”的发展要求,将人才工作作为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在打造“生态之城”中扛牢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围绕“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发挥国家植物园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从人才引进、培养、留用等多维度发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加快融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持续以人才为引擎,打造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展示窗口,擦亮“雪豹之都”生态名片,奋力绘制青藏高原特色国家植物园西宁新画卷。
(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