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晴空)4月1日,春光和煦,湟源县海拔最低的东峡乡率先开犁,迎来全县一年的春耕。
在响河村南滩的耕地里记者看到,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地头的村民们撒肥料的、平整土地的、撒种子的各忙其事,远远望去如同一幅动态的春耕美景图。
61岁的响河村村民伊国才是村里最早购买旋耕机的农机手,这两天他的手机开始忙碌起来,附近各村需要机器耕种的村民陆续打电话向他预约。据伊国才介绍,集中耕种就在这几天,四五天时间内他几乎要全天作业,大概要耕种各村80多亩(1亩≈0.0667公顷)的农田。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机器耕种,一是方便,二是一亩地60多块钱就种好了,比人工耕种要省时省力得多,降低了劳动强度。”村民伊国龙正在耕种的是家里的2亩土地,一块地种上了油菜;另一块地正在种植小麦。手中拌入了农药的小麦种子被染成了红色,一把一把均匀地撒入了刚刚解冻的土地里,再沉睡十几天,小麦的幼苗就将破土而出。十分看重春耕的村民伊万成和家人选择用手扶拖拉机耕种,几趟来回土地变得平整,为了让种下的油菜籽根不要太深,他选择浅种。随着太阳上升温度变高,他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一把把颗粒饱满的油菜籽撒入新鲜的泥土里,种下了村民新一年的期望。
在隔壁的灰条口村,村支部书记赵文洲经过一番联络,确定了村里十几户村民当天12点以后配合农机手的时间集中耕种,因为村里的耕地基本位于上山,这里土地化冻慢,只有彻底化冻以后,才能保证种下的种子不被冻坏。
“我们村上共有耕地294亩,人均1亩地。集中耕种的话三天就能种完,种植的基本为小麦、油菜和马铃薯这几种农作物。”赵文洲告诉记者。
记者从湟源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县计划播种面积为29.2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2.09万亩,油料面积6.93万亩,蔬菜面积3.65万亩,其他作物面积6.62万亩。储备各类作物良种189.16万公斤、有机肥7.95万吨、化肥1.4万吨、农药28吨、农膜2000吨和农机具24583台(套),基本满足春耕需求。
截至目前,共检修农机具7133台(套),发放肥料11043.75袋516吨,检查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36家,立案查处涉农案件2起,办结1起。
春耕将自东向西延伸,当最东面的东峡乡下脖项村已经基本完成耕种春灌后,日月藏族乡山根村的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忙碌地挑选优质蒜种,准备着种植40亩地需要的8000公斤蒜种,大力发展青蒜苗种植产业。
清澈奔涌的南山渠水一路欢畅,流入巴燕乡、申中乡、大华镇、波航乡、和平乡等7个乡镇的38个行政村,灌溉面积达到6.58万亩,保障灌区农田和林地的适时灌溉。
正是一年好时节,春潮涌动湟源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