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樊娅楠)力争建成4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10栋以上,培育领军企业12家以上……4月1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制定印发《西宁开发区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发展的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到2027年,西宁开发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高效赋能和深度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工作安排》提出,将充分利用西宁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补优势,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引入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市场和技术,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工作安排》聚焦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发展。设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重点投向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在西宁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制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与服务,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多支持,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为确保《工作安排》顺利实施,还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着力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持续加强监测评估,深化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