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5年4月2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尕布龙为榜样守护北山34年
——记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生态管护员段国禄

18岁上山,一待就是34年。望着满是圆柏、油松、云杉等,山毛桃花开正艳的北山,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生态管护员段国禄满脸的欣慰和自豪,这是他和无数南北山绿化人用青春与汗水换来的“绿色奇迹”。

为什么说是“绿色奇迹”?

熟悉了解西宁的人都知道,种下并留住这些绿色对于这座干旱缺水、生态恶劣的青藏高原城市,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更何况是在岩石裸露、土壤贫瘠的北山上,狂风呼啸而过吹得人站立不稳,曾经有人说这里根本不可能种活一棵树。

然而,追随尕布龙的脚步,段国禄却在这里坚守34年,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南北山上80多万株苗木茁壮成长,20多个树种在这里扎下了根。

34年前跟随尕布龙上了山

1991年,在父亲的鼓励下,年仅18岁的段国禄跟随时任副省长尕布龙,第一次来到了北山。

“每天不是上山挖坑,就是种树、浇水。风大、土大,饿了就啃几口干饼子,睡觉总会担心帐篷被吹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段国禄依旧十分感慨。

年少的段国禄曾经有两次忍不住跑回了家,然而,尕布龙副省长并没有放弃,一次次将段国禄接回山上,他坚定的眼神、恳切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深深打动着段国禄的心,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被唤醒,段国禄最终留了下来,决心为这片荒山的绿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在尕布龙副省长的劝说下,担心丈夫的范英也毅然来到山上,陪伴丈夫一同坚守。

以尕布龙为榜样守护一草一木

曾经的北山寸草不生,陡峭的山坡随处可见,碱性土壤遇水即散,太阳一晒就板结,还伴生着大量“羊脑石”,树苗种一批死一批。

“那时候山上哪个地方最难干,尕布龙副省长就主动上。有的片区连林业专家都说是长不了植物的,可他就不信邪,带着我们一直干。他还提出了‘适地适种’,大寺沟绿化区是山顶土质较好,越到山脚土质越差,因此根据每一块土地的不同土质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栽种。”段国禄感慨地说。

1株、2株、3株……

终于,奇迹出现了!一片又一片树林在北山拔地而起。

眼下,如果你来到北山便会看到:段国禄夫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树苗,拿着工具,穿梭在山间。待到夏天,烈日炎炎,水分蒸发极快,给树苗浇水又会成为夫妇二人的重要任务之一;秋天,他们会拿起镰刀,修剪杂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冬天,万物蛰伏,防火成为首要任务,他们时刻警惕着,在林间巡逻。

“我们以尕布龙副省长为榜样,守护着北山上的一草一木。”在北山植绿的一幕幕已深深地刻在了段国禄和妻子的心里,他们笑着说:“就想一直守护在这里,直到走也走不动。”

34年,身边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段国禄始终怀揣感恩之心,追随尕布龙脚步前行,用脚步丈量绿化区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80多万株苗木。

(记者 樊娅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