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是文明进步的缩影,更是基层治理的考题。西宁以丧宴简办为切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破陈规、立新规、树新风,打造出兼具乡土温度与现代质感的移风易俗“西宁样本”,为城乡文明注入澎湃动力。
破陈规,在传承中创新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乡土文化的根脉,但过度物化的丧葬仪式却背离了孝善本质。大通县小煤洞村从“肉八盘”到“四碗吃包子”的转变,湟源县申中乡“一碗熬饭办丧事”的实践,正是西宁对传统习俗的现代重构,摒弃铺张攀比的形式主义,保留慎终追远的情感内核。这种“扬弃式”革新,让乡土文化既延续烟火气,又焕发时代光彩。
立新规,以顶层设计激活全域动能。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需以制度为纲、党建为魂。西宁构建“党建引领+制度保障+多元创新”的推进体系,全市统筹谋划,各县区精准施策。城东区用“积分制+移风易俗”让文明可量化,湟中区葱湾村以“党建引领、积分兑换、文化浸润”融合乡村治理,城中区水磨村借传统曲艺让文明新风“声”入人心。这些创新举措如杠杆支点,撬动起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让文明新风从行政倡导走向自觉践行。
树新风,从文明共识到治理效能。移风易俗的终极目标,是让文明浸润基层肌理。当丧宴简办省下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当“积分换文明”成为村民日常,乡村治理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城东区的“小积分”兑出邻里和谐,湟中区的“治家经”激活乡村善治,传统曲艺成为政策宣讲的“流动讲堂”。这种从“减负担”到“增效能”的转变,不仅减轻了群众的人情压力,更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文明新风成为基层善治的润滑剂。
从“餐桌改革”到“积分创新”,当丧宴简办成为孝善的新表达,当文明新风成为城乡的新底色,西宁正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在传统乡土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