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海拔4600米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德令哈雪山牧场管护站寒风呼啸。管护员尚依套上冲锋衣,挎起望远镜,踏上了一天的巡护之路。远处山巅的晨光刺破云层,将她的影子拉成一道笔直的线——这是她守护此地的第31个春天。
土坯房与现代哨所
一辆摩托车、两个人、三间房、4600米、30年,这些数字基本上涵盖了尚依和她丈夫的日常生活。
1994年,19岁的尚依怀抱年幼的儿子跟随丈夫吉太本,乘着手扶拖拉机颠簸两天一夜,穿越200多公里抵达祁连山西段。
起初,这里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夏天转瞬即逝,伴着漫漫冬日,雪山好似不融不化。深山沟壑里只有两间土坯房,白天烈日暴晒,夜里狂风怒吼。他们除了日常放牧,还要常常徒步或骑摩托守护驱赶野生动物伤害牛羊。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展开,他们放下牧羊鞭,端起生态管护的饭碗。如今,管护站从土坯房升级为二层小楼,配备了巡护车、健身房、太阳能发电、卫星电话等现代化装备。
与荒野博弈的日日夜夜
5.3万公顷的巡护辖区里,尚依用脚步丈量着生命的刻度。夏季骑摩托穿越沟壑,车辙碾碎草甸上的薄冰;冬季踏过半人深积雪,冰碴在裤脚结成铠甲。巡护包30斤的重量,装着压缩饼干、急救包和惊心动魄的记忆。一次他们夫妻俩结伴巡护,遇到了野牦牛,从未遇到过野牦牛的尚依还没反应过来,野牦牛就向她发起了“进攻”,吉太本赶紧喊道:“蹲下!别动!”尚依刚蹲到脚边的巨石旁,野牦牛就从她头上跃了过去,总算安全躲过。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好几次半夜里,大熊会来“哐哐哐”砸门,刚开始吓得不敢动弹,后来发现敲打彩钢房门框,就能把大熊给吓走。
“你看我们的楼后面,岩羊群在山上移动。”尚依指着后山上成群的岩羊向大家说道。经过多年的磨合,慢慢地他们也学会了怎么跟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曾经需要驱赶的“草原强盗”,如今成群栖居在管护站百米外。“以前,夏天很短,好像还没暖和几天,草就黄了;现在,夏天花红草绿能持续一个月,野牦牛、岩羊、狼崽子等‘老朋友’就在院子前悠哉觅食。”她抚摸着手里的巡护手机,笑容比格桑花更明亮。
在4600米处读懂生命
三十载春秋,10950次日出。尚依的脚步丈量过冰川消融的痕迹,双手托起过坠崖的雪鸡,也曾在劝阻非法穿越者时被推搡谩骂。管护站从牛粪取暖的土坯房升级为现代化哨所,但她的午餐仍是馍馍就奶茶,虽然条件不如城市方便,但是对于尚依来说,与这里的蓝天相伴让她更加自在。
“现在条件好了,国家给了好多装备,我们也要好好巡护,看好这片地方。”当城市霓虹照亮夜空时,尚依正在翻看这两天的巡护数据。
在绵延巍峨的大山背后、辽阔绵延的草原深处,尚依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守护着这里的野生动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使命与责任。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