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5年4月27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通护工为“红石榴就业行动”添能

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 通讯员 市民宗委)4月23日,记者从市民宗委了解到,今年大通县以“省内挖潜、省外拓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具有鲜明大通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的“大通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全力打造就业创业新名片,助推“红石榴就业行动”提质增效,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据悉,“大通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在深化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稳就业、惠民生、促团结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大通特色的“红石榴就业行动”工作新路径。目前,建立实训基地3个,示范点1个,设立护工之家2个,6个护工驿站、20个乡镇联络站,成立了“大通护工”医疗护理员陪护联盟、大通家政服务业协会,挂牌运行“大通护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青海省康复医院、大通县人民医院举办了大通护工进驻“无陪护”病房启动仪式,先后有120名大通籍护工顺利进驻省市县15家医院开展服务,大通籍护工从业人员8000余人,月均工资达到4000元,总体年工资性收入超过3亿元。“大通护工”在全省护工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60%。

同时,“大通护工”按照“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等职能作用,结合市场护工技能培训需求及行业发展布局和趋势,组织开展护工技能人才储备培训、从业人员“回炉”能力提升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护工技能人才培训850人。组织开展以“‘护’航未来‘职’通万家”为主题的专场招聘活动和岗位对接签约仪式4场次,培训学员参加招聘8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签订就业协议200余人,有效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难题,全面提升了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既能“稳得住”,又能“融进去”,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积极创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