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4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现存并登记入库的古树名木数量1332株,其中古树1310株、名木22株。古树群14处,群株数3456株。我省古树名木分20科30属45种。截止到2025年,全省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树有3株,其中,海东市民和县峡门镇的花叶海棠,估算树龄在1402年左右;海东市民和县川口镇的国槐,估算树龄在1402年左右;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的花叶海棠,估算树龄在1014年左右。
据介绍,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我省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树名木调查,对古树名木数量、分布、养护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普查和建档立卡。因树制宜制定“一树一策”措施,推进古树名木统一挂牌管理,逐一标注科属、种名、等级、树龄、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定制二维码,设立醒目的保护牌及标语,全方位宣传保护,有力保护古树名木生长发育。积极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通过整治生长环境、改善基质、修复树洞、设置避雷针、防治有害生物、安装保护设施等技术措施,对45株濒危、长势弱的一级古树和名木开展抢救复壮。
同时,联合省公安厅、省文旅厅、省住建厅联合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探索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径。精心编撰首期《昆仑翠影·高原生命礼赞——青海省古树名木图册》。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96株古树、17株名木和9个古树群,以高清实景照片为核心,多角度呈现古树名木的苍劲姿态与地域特色,辅以简洁详实的文字说明,涵盖树种特性、树龄、生长环境等内容。
此外,为系统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一步明晰我省古树名木的种类、树龄、生长位置、健康状况等核心信息,我省正式公布古树名木名录,为相关部门构建了精细化管理框架,也让公众了解本地古树名木资源,激发公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生态保护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