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5月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一”“浪”山
文明作伴

本报讯(记者 措毛)“五一”假期,西宁阳光明媚,正是“浪”山的好时节。一辆辆载着欢乐与期待的汽车驶向郊外,人们在青山绿水间安营扎寨,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令人欣喜的是,在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户外天地里,文明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西宁市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浪”山的理念,让山野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纯净与美好。

在北川河湿地公园周边,一个个帐篷、天幕搭建整齐,烧烤架上飘出阵阵香气,孩子们在空地上嬉笑奔跑,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随处散落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也没有随意丢弃的纸巾、果皮。仔细观察,每个露营区域旁都摆放着自制的简易垃圾袋,有的家庭甚至准备了多个垃圾袋,将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纳。

“出来玩就是图个开心,要是把环境弄得乱七八糟,不仅影响心情,也对不起这么美的景色。”市民王女士一边说着,一边将用过的纸巾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她表示,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每次“浪山”前,家人都会提前准备好垃圾袋,还会教导孩子不能乱扔垃圾,要像爱护自家一样爱护大自然。在她的影响下,年仅6岁的孩子也养成了主动收拾垃圾的好习惯,时不时地提醒大人:“爸爸,那个瓶子要放进垃圾袋里哦!”

不远处,几位年轻人正将烧烤后的炭火仔细熄灭,并用泥土掩埋。“炭火一定要处理好,不然很容易引发火灾。”其中一位小伙子说道,“我们既然享受了大自然的馈赠,就有责任保护好它,带走垃圾、消除安全隐患,这都是最基本的。”

近年来,文明出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以往假期过后,公园、景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游客都会自觉带走垃圾,有的还会主动帮忙清理其他游客遗留的废弃物。文明已经像一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深深扎根。

这个“五一”假期,大家用自觉带走垃圾的小小举动,共同守护着山野的美丽与宁静。在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户外天地里,文明与美景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