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5月2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青海,每一帧都美得像画卷

“青海,是世界上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片净土,是中国生态资源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冲。”5月19日,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在开幕式文旅推介活动中,青海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为名,向世界发出邀约:来青海赴一场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文旅盛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它们必定都在,一直美丽着、静默着、等待着。大美在哪里?当您来到青海,一定会寻找到那个答案。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青海的美,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底色

青海曾以“三江之源”“生态屏障”“国家公园”和“资源能源”这“四张名片”走向世界,让世人认识到了青海的生态之美。

“青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青海,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青海,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每年向下游输送优质纯净水约600亿立方米。青海,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雪豹、藏羚羊、荒漠猫等无数珍稀物种的乐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推进及青海湖国家公园加速创建,青海正以国家公园群为核心,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可前往茶卡盐湖,在天空之镜感受高原纯净;可驰骋漫游祁连草原,感受天地苍茫辽阔;或者与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来一场邂逅,沉浸于油画般的世界……青海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域画卷,诠释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步皆是诗与远方,每一帧皆为天地大美。

◆ 青海之美,美在文化繁荣

“青海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域内文明与域外文明双向交流和传播的桥梁。”青海之美,更美在精彩的多元文化。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融合成了一幅壮美的民俗风情画卷。

青海博物馆内彩陶纹路勾勒出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藏文化博物馆长达618米的唐卡长卷如史诗般铺展,四千年喇家遗址中第一碗拉面传递古老饮食文化信号,河湟谷地“花儿”嘹亮中吟唱民俗风情……无数的文化符号,无不彰显着青海先民的文明与智慧,呈现青海民族民间艺术之美。

如今的青海,古驿道与现代交通网络交相辉映,古代北有丝绸之路、中有唐蕃古道、南有茶马古道,今天更有青藏公路、铁路和青新公路、铁路贯通,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千百年文化的交融。

◆ 青海之美,美在民族和谐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千百年来,各民族往来迁徙、传承文化、创造历史,丝绸之路薪火相传、商旅不断,地脉、人脉、文脉紧密相连,织就一幅“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青海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的传奇,奏响了大美青海的和谐乐章。多民族亦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片土地上体验民族风情,品尝一碗酥油茶,参与一次那达慕大会,观看一场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在民族丰富的活动中,感受青海之美。

◆ 青海之美,美在资源丰富

作为“地球第三极”核心区,青海土地植被类型多样,草地面积大,农牧业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绿色、天然、优质、有机的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青海是牦牛之都、藏羊之府、骏马之乡,是中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青海近年来大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牦牛肉、藏羊肉、青稞、枸杞等产品以“高寒、纯净、无污染”闻名;青海西宁2261米的黄金海拔高度造就的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方兴未艾;以绿色、有机、健康为特点的饮食文化更具诱惑力,来西宁下南关街品味高原烟火,夏季在户外进行一场浪山之旅,多民族饮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地方风情浓郁,让您的旅途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让味蕾对青海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正以最亮丽的绿色名片,向世界发出诚挚的文旅邀约,带着高原人民的淳朴热情,诚邀八方来客相约山宗水源,襄偕大美青海,同享生态旅游,共创美好未来!(记者 文月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