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社保降费一项,去年就为我们公司节省开支超20万元,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
“随着公司新设备投入运行,冶炼工缺口一度达50人,人社部门连续组织的线下招聘会堪称‘及时雨’,场场都有新收获,目前岗位已基本招满。”
“我们今年计划招聘10名管培生,经过轮岗考核后,最终决定留在其适合的岗位重点培养,后期人社部门将组织我们走进各大院校,通过校招招聘管培生。去年招聘的管培生中,目前已经有10人转正了。”
……
我省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聚焦企业用工痛点与重点群体就业需求,通过政策赋能、精准对接、服务升级等多维举措,构建全链条用工保障体系,为民营企业稳岗扩岗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企一策”精准画像:定制化服务破解用工堵点
深化“青海e就业”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培育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数据标注员等新兴就业品牌,优化入企服务,强化用工保障。针对省内重点民营企业,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络机制,选派服务专员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掌握企业用工计划、技能需求、人才储备等情况,“一企一策”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方案。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短缺、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难题,如为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定向输送劳动力,联合职业院校为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实时跟踪企业发展动态,动态调整服务策略,为重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助力民营企业稳岗扩岗、做大做强。
依托三级用工服务保障机制,今年已为绿色算力、光伏新能源等50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033人,实现“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真金白银减轻企业负担
精准落实就业援助“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对企业吸纳援助对象就业的,落实税收减免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优惠;对援助对象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对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并给予岗位补贴),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去年以来,累计下达就业补助资金15亿元,为7.41万户参保单位降费减负11.71亿元,切实缓解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同时,向626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848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5659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604万元,覆盖参保职工及失业人员1.02万人次,助力企业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政策组合拳既为企业“输血”减负,又为稳岗拓岗“造血”赋能,推动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多元服务协同增效:全周期护航用工生态
持续健全完善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和政策衔接,深入贯彻落实我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若干措施,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引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排查化解,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规范订立电子劳动合同,加强新就业形态、超龄等各类劳动者群体权益保障,增强劳动者职业归属感。
从“靶向问诊”到“精准施策”,青海以“人社服务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将政策温度与服务精度深度融合,既破解民营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现实困境,又为劳动者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实现企业发展与就业扩容的“双向奔赴”,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力资源根基。(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