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5年6月9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创业十项行动”激活就业倍增引擎

本报讯(记者 刘瑜)我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新实施“创业十项行动”,构建起“政府搭台、社会协同、创业者发力”的全链条创业生态,按下创业带动就业“快进键”。

从优化环境到培育主体,从做强品牌到强化保障,青海“创业十项行动”以“组合拳”,推动创业与就业同频共振,形成一幅“创业之花遍地开,就业之路宽又广”的民生图景。

环境优化+群体培育:靶向破解创业“首公里”难题

以“青海e就业”品牌为抓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高效办、当场办、一次办”,流程效率提升40%。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年均开展创业训练营、实训活动超百场,为1.19万人次提供“体验式”服务,引导发展夜间经济、冰雪经济等特色项目,让“创业点子”转化为“增收路子”。

品牌赋能+服务护航:打造创业“强磁场”

做强“拉面”“青绣”“互助家政”等49个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全覆盖,年带动40万人次创业就业;整合多部门资源构建“全周期”服务链,企业家、技术专家“走基层”开展精准指导,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89万人次,让创业者“有方向、有底气”。

政策加码+金融助力:破解创业“资金关”

将创业补贴提至1万元、担保贷款额度增至30万元,推行“创业担保贷款123模式”,2023年以来为1175名困难群体发放补贴1175万元,为1497名重点群体放贷4.26亿元;创新“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为166户小微企业放贷3.86亿元,让“真金白银”直达创业一线。

载体筑巢+灵活破障:拓展创业“新空间”

建成3个国家级、12个重点县区创业孵化基地,8市州孵化基地全覆盖,形成“国家级示范、市州级支撑、县区级打底”的载体矩阵;破除户籍、社保等限制,完善30个零工市场功能,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为灵活就业者提供维权“绿色通道”,让“新就业形态”成为创业“蓄水池”。

省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创业扶持,让更多劳动者在“双创”浪潮中实现人生价值,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持久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