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措毛 通讯员 周晨艳)生命接力争分夺秒,志愿精神闪耀高原!近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青海分库创造“生命奇迹”——在13天内,我省成功完成4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以“青海速度”为4名血液病患者架起生命桥梁。
分秒必争,搭建生命救援绿色通道
“每缩短一分钟,患者的生存希望就多一分”。面对配型成功的消息,青海分库始终以“生命至上”为准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从接到通知到完成捐献者健康评估、心理辅导、家属沟通等全流程,以严谨细致的态度与争分夺秒的行动,为生命救援筑牢保障。
高效的背后,是与医疗机构的无缝协作。依托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等定点机构建立的“绿色通道”,医疗团队提前调配资源、优化采集流程,确保从配型成功到造血干细胞采集、运输全程衔接顺畅。这种“分库+医院”的高效联动,让13天4例捐献成为青海生命救援效率的一次突破性飞跃。
平凡英雄,用大爱诠释红十字精神
“考试可以再努力,但生命的等待刻不容缓。”
“这只是我做的一件小事,但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大事,我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让他们重获健康。”
……
4例成功捐献的背后,是4位平凡志愿者的伟大抉择。他们中,有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有坚持公益多年的“志愿达人”,也有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医学硕士。虽身份各异,却都怀揣着同样一颗炽热的爱心。在得知与患者配型成功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捐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大爱在高原大地熠熠生辉。
近年来,青海分库通过“宣传+动员+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持续壮大志愿者队伍——目前青海已有3.16万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血液病患者的“希望储备库”。在服务层面,分库构建起全周期关怀体系:捐献前的心理疏导、捐献中的全程陪护、捐献后的健康回访,全方位解除志愿者后顾之忧。同时,通过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捐献的误解,让“捐献无损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13天4例捐献,是爱心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的工作动力。我们会持续完善服务,让更多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让大爱在高原永续。”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青海分库主任滕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