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小蕊)七月的城北区二十里铺镇花园台村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连片甘蓝翠色如海,村民采收繁忙有序,货车满载整装待发。数小时后,这些凝结辛勤汗水的优质蔬菜将抵达西安、成都的农贸市场,丰富当地市民的“菜篮子”。这片曾“散乱荒”的土地,如今蜕变为丰收良田,正是当地通过耕地“非粮化”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二十里铺镇聚焦耕地保护红线,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镇村干部带头入户做工作,清退违规种植作物,平整闲置地块,把这片200余亩“散乱荒”的土地重新整合成连片耕地。同时,立足高海拔气候优势,积极引进冷凉蔬菜种植,又以滴水灌溉技术破解“既高产又高效”的命题。田间纵横的滴灌管网,取代传统大水漫灌,用水量锐减超70%,人力成本节约50%,管护效率提升数倍,年节约成本数万元,此外,田间密布的黄色粘虫板构筑起“物理防线”,通过靶向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实现化学农药用量降低40%以上,从源头保障蔬菜绿色品质。
今年首批甘蓝以品质赢得市场青睐,西安、成都客商竞相采购。村民喜言:“地盘活了,钱袋子鼓了!”从“闲置荒地”到“丰收良田”,花园台村的蜕变是城北区二十里铺镇产业兴农的缩影。下一步,二十里铺镇将持续聚焦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种植技术,延伸冷凉蔬菜种植链条,推动“农田”变“产业园”,让土地增值收益惠及更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