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推行救助服务新模式,民政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采取了哪些重点措施兜牢民生底线?”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市民政局局长刘文军说,“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政事业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
夯实基本民生社会保障,致力于实现救助帮扶精准高效,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全面摸排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为全市4.7万名困难群众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约21.3亿元。着眼弥补教育救助政策短板,为4500余人次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资助资金6400余万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率先在全省建成覆盖城区、布局均衡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756个养老服务设施惠及44.12万余名老年人。制定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全市幸福食堂累计供餐量达471万人次,打造助餐服务金字招牌。创新开展“五融五员幸福养老管家”,分层分类提供服务资源链接、居家安全巡访等服务8.1万人次。
持续增进困境儿童福祉,积极打造“牵手相伴共‘童’绽放”志愿关爱服务品牌,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坚持“开门办院”,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创新开展爱心妈妈“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和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等工作,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多角度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