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7月15日下午,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青海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每年开展艾滋病筛查检测140万余人次,包虫病重点人群监测筛查20余万人次,年均免费筛查结核病疑似患者超过2万例,对发现的感染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治疗,阻断传播链条。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疾控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尤其在传染病监测预警方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以传染病监测—分析研判—风险趋势预测—健康提示发布—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响应为监测预警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
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风险评估、预警、疫情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制定完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城市污水重点传染病病原监测、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等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有序推进我省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
织密传染病监测网络,主动开展重大传染病监测,全省每年开展艾滋病筛查检测140万余人次,包虫病重点人群监测筛查20余万人次,年均免费筛查结核病疑似患者超过2万例,对发现的感染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治疗,阻断传播链条;严密监测突发急性传染病,组建44支鼠疫监测队,在动物鼠疫流行地区、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建设项目地区和旅游地区开展鼠疫监测;在20家哨点医院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6家哨点医院开展呼吸道多病原监测,3个重点地区、湿地开展禽流感监测。重点关注学校常见传染病监测,针对学校、幼儿园学生群体中易发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的情况,会同教育部门强化学校实施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报告制度和免疫阻断措施,全面加强传染病监测和干预工作。
不断扩充监测内容,开展临床症候群、多病原检测和主要病原变异监测,持续推进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工作,不断完善病例报告监测、发热门诊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污水监测等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病种已扩展至22种,监测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监测渠道进一步多样化,监测范围进一步拓宽。